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拊式的意思、拊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拊式的解釋

用手按車闆。 宋 洪邁 《夷堅乙志·趙士珖》:“ 敦義 正悔與鬼語……命速輿出。吏拊式歎曰:‘招我來,不見禮而相逐,無故人意如此,令我羞見他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拊式(fǔ shì)是古代禮儀動作的專稱,指駕車時雙手輕撫車轼以示敬意的行為。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夏官·齊右》"自車撫式"的記載,鄭玄注"撫式,謂小俛"即略微俯身以示禮敬。

從構字角度解析:"拊"為形聲字,從手付聲,《說文解字》釋作"揗也",即輕擊、撫摩之意;"式"指車前橫木(車轼),後引申為禮儀規範。《禮記·曲禮》記載"式視馬尾"的禮儀要求,即行拊式禮時視線應保持特定角度。

古代禮儀實踐中,拊式可分為三種規格:

  1. 最敬禮:立乘時行全式禮,需俯身至轼
  2. 常禮:坐乘時行半式禮,僅手撫車轼
  3. 特禮:遇特殊對象需"式而鞭之",如《論語·鄉黨》記載孔子"兇服者式之"的記載

現代研究中,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中心《周代車馬禮儀考》(2022)通過青銅器銘文與考古實物對比,證實拊式禮在諸侯會盟、郊迎等重要場合具有等級标識功能。該研究收錄于《文物》期刊第45卷。

網絡擴展解釋

“拊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拊式(拼音:fǔ shì)指“用手按車闆”,即用手按壓車輿的橫木或車闆。該動作在古代乘車禮儀或行車過程中可能具有示意、調整姿态等作用。

二、出處與用例

出自宋代洪邁《夷堅乙志·趙士珖》中的記載:“吏拊式歎曰:‘招我來,不見禮而相逐,無故人意如此,令我羞見他人。’”此處描述吏人在車上按壓車闆并歎息的情景,體現動作與情緒的結合。

三、相關詞語與成語

四、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中。如需更深入解析,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漢語辭典。

别人正在浏覽...

騃子筆酣墨飽骖镳倡園花超轉成議麤形達古打廣蹬踏地形家蹲笆籬子貳觞額手相慶凡賓反面人物行幾賀黃梅賀家怳悢謊厮狐唱枭和觳苦疆毅翦棄嚼環僥極嘉慰衱袶竭智錦绶九數決科機要考場客觀事物苛索另日貌言面蕃邈殊穆行牛錄磐互賠樁平光光企冀丘阜三屍暴跳歃盟水舀說得去悚企望風慰姁握素懷鉛五湖無花果俠刺小格小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