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牛錄的意思、牛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牛錄的解釋

(1). 清 八旗組織的最早基層單位。起源于 滿族 早期集體狩獵組織。最初,每一牛錄轄十人。以後,所轄丁壯數逐漸擴大到三百人。設統領官一人,稱“牛錄額真”。《清史稿·兵志一》:“每旗三百人為一牛錄,以牛錄額真領之。” 傅克東 《清代前期的佐領》:“佐領在滿語中包括牛錄(八旗組織的基層單位)和牛錄額真(八旗基層單位的首領)二者而言……這種以血緣(族)和地緣(寨)而組成的牛錄,最初隻有十人,而牛錄額真不過是十人之長(即‘什長’)。”

(2).借指 清 兵。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亂離》:“亂兵紛入,父子分竄。女為牛錄俘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牛錄(滿語:ᠨᡳᡵᡠ,轉寫:niru)是清代八旗制度的基層軍政組織單位,其名稱和職能源于滿族早期的狩獵與軍事傳統,在清朝國家治理中扮演了基礎性角色。

一、詞源與起源

“牛錄”在滿語中本意為“大箭”,引申為“箭主率領的群體”。其雛形可追溯至女真氏族社會的狩獵生産活動。據《清太祖實錄》記載,早期女真人行獵時,每人取箭一支,十人設一總領(牛錄額真),形成臨時協作單位。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過程中,于1601年(明萬曆二十九年)正式将牛錄制度化,成為八旗組織的核心單元。

二、組織結構與職能

  1. 軍事編制

    牛錄是八旗軍的最小作戰單位,每牛錄初定300人,由一名“牛錄額真”(後改稱“佐領”)統轄。成員平時從事生産,戰時按牛錄集結出征,形成“出則為兵,入則為民”的兵民合一體系。

  2. 行政管轄

    牛錄兼具戶籍管理職能,負責登記轄内人口、分配土地、征收賦稅及處理民事糾紛。每個牛錄構成獨立的社會單元,成員需嚴格遵守旗籍制度。

  3. 生産協作

    保留狩獵時代集體協作傳統,組織旗丁進行農耕、采獵等生産活動,保障軍隊後勤供給。

三、規模與演變

牛錄規模隨時代動态調整:

四、社會文化影響

牛錄制度深刻塑造了滿族社會結構:


參考資料

  1. 《清史稿·兵志一》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滿族大辭典》遼甯大學出版社,1990年
  3.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2,故宮博物院藏本
  4. 定宜莊《清代八旗駐防研究》,遼甯民族出版社,2003年

網絡擴展解釋

“牛錄”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曆史軍事組織(核心含義)

  1. 定義與起源
    牛錄是清代八旗制度的最基層單位,起源于滿族早期的集體狩獵組織。最初每個牛錄由10人組成,後擴展至300人,兼具生産與軍事功能。

  2. 職能與演變

    • 社會組織:作為滿族“兵民合一”的社會結構,牛錄既是軍事單位,也負責戶籍管理和賦稅征收。
    • 軍事改革:1599年正式成為軍事組織,1615年努爾哈赤整頓後成為八旗固定編制,每牛錄設統領官“牛錄額真”(後改稱“牛錄章京”)。

二、其他引申含義

  1. 成語中的象征意義

    • 牛錄章京:指能力出衆、選拔中脫穎而出的人才(“牛”表強大,“錄”表選拔,“章京”為官職)。
    • 牛錄額貞:形容意志堅定、目标明确(“貞”表堅定不移)。
  2. 現代誤用與争議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5)提到“牛錄”形容文筆優秀的作品,但此用法缺乏廣泛認可,可能與方言或網絡誤傳相關,需謹慎對待。

“牛錄”的核心含義為清代八旗的基層單位,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其衍生成語多與能力、意志相關,而現代非主流的文學化解釋需考辨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土重居鳌宮薄軀變死避逃差譌辰選沖疲船隊觸目傷心毳冠存生誕辰打啟發大殺風景恩奬二條乏角兒番族風風雅雅風俊豐妍高産顧盼自雄孤獸鼓書遑遽見說交诟結緣寂絕泾溪狷志鋸欘魁父老舉靈龜麗黠鹿豕排滿破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遷逐熱力學第零定律三妻四妾三友失忘四德四絕碑送書雁速銳台堡桃葉妓托葷帏幔文剪公五數小阜下市亵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