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容不迫。 唐 元稹 《張校書元夫》詩:“遠處從人須謹慎,少年為事要舒徐。” 元 周伯琦 《鴛鴦泺作》詩:“舒徐八駿遊,相羊 瑤池 樂。”《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妻》:“ 王三老 和 朱世遠 見那小學生行步舒徐,語音清亮,且作揖次第,甚有禮數,口中誇奬不絶。”
“舒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ū xú,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從容不迫
形容人舉止安詳、不急不躁,或文章風格恬適閑逸。例如《紅樓夢》中描寫鳳姐“舉止舒徐,言語慷慨”。
近義詞:平緩、舒緩;反義詞:急迫、急促。
遲緩(較少用)
部分資料提到“舒徐”可表“緩慢”之意,但此用法多見于古文或特定語境,如“清風徐來”中的“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如、2、3)。
舒徐(shū xú)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悠然自得,安逸從容,不急不躁。
舒徐的部首是舌(shé)字旁部首,表示與口、舌有關;舒的筆畫數為8,徐的筆畫數為10。
舒徐一詞源自《莊子·秋水》:“道德經常溫,川谷之輩則徐有舒。”意指道德的運行常是溫和的,而川流的水源于谷地,水流緩慢而舒暢。
舒徐的繁體字為舒恤。
在古時候的字形中,舒的寫法比較簡潔,徐的寫法較為複雜。舒字的古寫形态類似于“朱”,而徐字的古寫形态則類似于“徐”。
1. 他的步伐舒徐而穩定,給人一種自信的感覺。
2. 她的書法字體舒徐細膩,賞心悅目。
1. 舒服:感覺舒適,自在。
2. 舒展:展開,擴張。
3. 緩舒:慢慢放松,緩解。
悠閑、從容、安逸、恬靜。
急促、緊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