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麗牲的意思、麗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麗牲的解釋

(1).指古代祭祀時将所用的牲口系在石碑上。語出《禮記·祭義》:“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卿大夫序從。即入廟門,麗于碑。”《儀禮·聘禮》“上當碑南陳” 漢 鄭玄 注:“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诔碑》:“又宗廟有碑,樹之兩楹,事止麗牲,未勒勳績。”

(2).借指碑石。 清 魏源 《陶文毅公神道碑》:“用敢删舉其要者,揭諸麗牲以餉來世。” 王闿運 《诏建定興鹿壯節祠碑》:“謂宜述徽迹,表之後來,是用伐石西山,鐫詞麗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麗牲是古代祭祀禮儀中的專稱,指系縛于祭祀牲畜(牛、羊、豕)身上的玉帛等裝飾物,語出《周禮·地官》"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福衡,置其絼,共其水稾,歌舞牲及毛炮之豚"。該詞包含三層核心含義:

一、詞源構成 "麗"取《說文解字》"旅行也"的依附義項,牲指《禮記·祭義》"天子諸侯必有養獸之官"中的三牲祭品。二字組合特指附着于祭牲的禮器,體現"事神緻福"的祭祀理念。

二、儀式功能 據《禮記·祭統》記載,周代祭祀時需"牲牷肥腯,粢盛豐備",麗牲之玉帛既作裝飾标識,又承擔通神媒介作用。東漢鄭玄注《周禮》時強調"麗牲之石,所以告潔",指通過玉帛彰顯祭品潔淨。

三、禮制演變 《春秋公羊傳·宣公三年》載"帝牲不吉,則扳稷牲而蔔之",顯示麗牲制度隨朝代更替産生變化。至唐代《開元禮》仍保留"太祝以币麗牲"的儀軌,但宋代《政和五禮新儀》已簡化為象征性陳設。

四、現代考釋 王國維《觀堂集林》考證甲骨文"麗"字象兩鹿皮相附之形,印證麗牲最初指以獸皮裝飾祭牲。當代考古發現殷墟祭祀坑中玉器與獸骨共存現象,為理解該詞提供實物佐證(參見《殷周青銅器通論》,文物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麗牲”是古代祭祀相關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原義:祭祀儀式中的系牲行為 指古代祭祀時,将所用的牲口(如牛、羊等)系在宗廟石碑上的禮儀流程。該詞源自《禮記·祭義》記載的祭祀場景:“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卿大夫序從。既入廟門,麗于碑。”

二、引申義:代指碑石 因石碑在祭祀中的核心作用,“麗牲”逐漸成為碑石的代稱。例如:

該詞從具體祭祀動作發展為碑石的借代詞,體現了古代禮制與器物功能的關聯性。需注意其現代使用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

别人正在浏覽...

谙忽闆壁碧紗財旺官生長攙谶候愁城吹律定姓叢惡道流棣蕚堕甑不顧榧子改教扞城關膈歸茔郭順時孤劭好聞後着花蜜胡撲掩家成業就兼吞見卒解郁酒令讵可魁恢蠟燭花冷布靈棚麟台理中驢鞍面模,面模兒翩翩破陣樂器範騎驢倒堕輕狐七手八腳羶慕少刻殺威棒殊塗同會唐貢調勻盌唇圍牆炜然唯所欲為烏蘭巴托武陵川無氣分吳興體污膺相酬相輔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