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古代祭祀時将所用的牲口系在石碑上。語出《禮記·祭義》:“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卿大夫序從。即入廟門,麗于碑。”《儀禮·聘禮》“上當碑南陳” 漢 鄭玄 注:“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诔碑》:“又宗廟有碑,樹之兩楹,事止麗牲,未勒勳績。”
(2).借指碑石。 清 魏源 《陶文毅公神道碑》:“用敢删舉其要者,揭諸麗牲以餉來世。” 王闿運 《诏建定興鹿壯節祠碑》:“謂宜述徽迹,表之後來,是用伐石西山,鐫詞麗牲。”
“麗牲”是古代祭祀相關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原義:祭祀儀式中的系牲行為 指古代祭祀時,将所用的牲口(如牛、羊等)系在宗廟石碑上的禮儀流程。該詞源自《禮記·祭義》記載的祭祀場景:“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卿大夫序從。既入廟門,麗于碑。”
二、引申義:代指碑石 因石碑在祭祀中的核心作用,“麗牲”逐漸成為碑石的代稱。例如:
該詞從具體祭祀動作發展為碑石的借代詞,體現了古代禮制與器物功能的關聯性。需注意其現代使用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
《麗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麗”表示美麗、漂亮,而“牲”則指的是牲畜。因此,綜合起來,可以理解為指美麗的牲畜。
《麗牲》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
麗:丶(一畫) + 一(一畫)
牲:牛(四畫) + 口(三畫)
《麗牲》一詞在古代中國文學中被廣泛使用,特别是在詩詞中。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而具體的起源并無确切的資料可考。
《麗牲》的繁體字形為「麗牲」。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關于《麗牲》這個詞,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無法确定,因為古代漢字的演變和變化非常複雜。
以下是使用《麗牲》這個詞的例句:
1. 去年春天,我參觀了一家養殖場,看到了一隻非常美麗的麗牲。
2. 那名畫家以其獨特的技法繪制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麗牲。
與《麗牲》相關的組詞有:
1. 麗景(美麗的風景)
2. 牲口(牲畜)
3. 寵牲(寵愛牲畜)
與《麗牲》相關的近義詞有:美麗的牲畜、漂亮的牲畜。
與《麗牲》相關的反義詞有:丑陋的牲畜、破舊的牲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