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割腸的意思、割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割腸的解釋

比喻極端憂愁痛苦。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引 馬柳泉 《賣子歎》:“貧家有子貧亦嬌,骨肉恩重哪能抛?饑寒生死不相保,割腸賣兒為奴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割腸(gē chá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強烈情感色彩的詞語,其核心含義指極度悲痛或憤恨到難以承受的程度,字面可理解為“割斷腸子”,引申為内心痛苦至極的狀态。以下是詳細釋義及權威依據:


一、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1234頁)

    釋為:“形容悲痛到極點。語出《史記·刺客列傳》:‘聶政大呼,所擊殺者數十人,因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後以‘割腸’喻指極度悲憤。”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版。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458頁)

    注解:“極言傷心之甚。如‘割腸之痛’形容難以忍受的哀傷。”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


二、典故溯源

該詞源于戰國時期聶政的事迹。據《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記載:

聶政刺殺韓相俠累後,為保護姐姐聶荌,自行毀容剖腹而死,“自屠出腸”。後世以“割腸”象征舍身明志的壯烈與徹骨之痛。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1959年版。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文學表達,強調情感沖擊的極端性,例如:

“聽聞噩耗,如遭割腸之痛。”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四、相關文化意象

在古詩文中常與“剖心”“瀝血”并用,如明代張煌言《複盧牧舟司馬書》:

“孤臣裂眦,志在割腸。”

喻指以死明志的決絕。

來源:《張蒼水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割腸”既是曆史典故的凝練,亦承載漢語對極緻情感的具象表達,其權威釋義需結合典籍與詞典互證。

網絡擴展解釋

“割腸”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義

“割腸”字面意為割開腹部取出内髒,但在文學語境中比喻極度的憂愁或痛苦,常用來形容人在遭遇重大打擊(如失去至親、經曆生死離别)時内心的劇烈煎熬。

二、文化背景

古代認為腸子與情感密切相關(如“愁腸百結”),因此“割腸”通過身體器官的極端損傷,隱喻情感上的極緻痛苦。

三、典型用例

明代詩人謝榛在《四溟詩話》中引用馬柳泉的《賣子歎》:“饑寒生死不相保,割腸賣兒為奴曹”,描繪了貧苦家庭被迫賣子的錐心之痛。

四、近義表達

類似成語包括“肝腸寸斷”“痛不欲生”,均通過身體器官的損傷強化情感表達。

五、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渲染悲劇色彩,現代口語中較少直接使用,但可見于曆史題材創作或情感濃烈的書面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百歲之盟辨物癟三陛廉不敵虿尾書朝宮朝折暮折差之毫厘,失之千裡稱傳抽空等第雕栾绮節嫡妾都録斷表分彊高歌撼頓好古讧熾魂色緘鐍進説涓淺俊刮課椅良弼兩道頭淋踢路礦驢車麥稭瞢然木客鬼内利牛旁判施抛光評産輕度娶親森郁尚玄少府蛇入竹筒﹐曲性猶在識時達變嗜悅授位説書嗣法四面碑損思跳激通腿忘形之交甕溢纖條瞎七瞎八西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