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以鎖固封。《新唐書·崔祐甫傳》:“ 朱泚 亂, 祐甫 妻 王 陷賊中, 泚 嘗與 祐甫 同列,遺以繒帛菽粟,受而緘鐍之,帝還京,具封以獻,士君子益重其家法雲。” 清 鄧顯鶴 《湖南靖州訓導毛府君墓志銘》:“教諭君遺書滿篋,緘鐍甚固,每一開讀,流涕被面。”
關于“緘鐍”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動詞用法:
表示以鎖或繩封存重要物品。
例句:
名詞用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擴展義項,可參考《說文解字》及《莊子·胠箧》等文獻。
《緘鐍》是一個漢字詞語,有幾種不同的解釋。
緘(jiān)是由“纟”(纟紋)部首和“佥”(qiān)的構成;鐍(yù)是由“金”(金屬)部首和“羽”(yǔ)的構成。緘的筆畫數為11畫,鐍的筆畫數為16畫。
《緘鐍》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與封印或密封有關。緘指封印、密封,鐍指金屬的印章或封印。綜合起來,緘鐍可以理解為用金屬封印或密封的意思。
緘鐍的繁體寫法為緘鐍。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緘鐍可能會有一些變體。緘的古代寫法中有些是在“纟”旁邊加上“其”,鐍的古代寫法中有的是在“金”的下面加上“羽”。
1. 我從珍藏的信件中取出一封,用緘鐍重新封好。
2. 這份合同必須在雙方籤字後緘鐍。
緘章、緘口、密緘、封緘。
封印、封緘、封閉。
解封、開啟、開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