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割肠的意思、割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割肠的解释

比喻极端忧愁痛苦。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引 马柳泉 《卖子叹》:“贫家有子贫亦娇,骨肉恩重哪能抛?饥寒生死不相保,割肠卖儿为奴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割肠(gē chá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词语,其核心含义指极度悲痛或愤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字面可理解为“割断肠子”,引申为内心痛苦至极的状态。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依据:


一、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234页)

    释为:“形容悲痛到极点。语出《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后以‘割肠’喻指极度悲愤。”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版。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458页)

    注解:“极言伤心之甚。如‘割肠之痛’形容难以忍受的哀伤。”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版。


二、典故溯源

该词源于战国时期聂政的事迹。据《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记载:

聂政刺杀韩相侠累后,为保护姐姐聂荌,自行毁容剖腹而死,“自屠出肠”。后世以“割肠”象征舍身明志的壮烈与彻骨之痛。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1959年版。


三、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表达,强调情感冲击的极端性,例如:

“听闻噩耗,如遭割肠之痛。”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四、相关文化意象

在古诗文中常与“剖心”“沥血”并用,如明代张煌言《复卢牧舟司马书》:

“孤臣裂眦,志在割肠。”

喻指以死明志的决绝。

来源:《张苍水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割肠”既是历史典故的凝练,亦承载汉语对极致情感的具象表达,其权威释义需结合典籍与词典互证。

网络扩展解释

“割肠”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割肠”字面意为割开腹部取出内脏,但在文学语境中比喻极度的忧愁或痛苦,常用来形容人在遭遇重大打击(如失去至亲、经历生死离别)时内心的剧烈煎熬。

二、文化背景

古代认为肠子与情感密切相关(如“愁肠百结”),因此“割肠”通过身体器官的极端损伤,隐喻情感上的极致痛苦。

三、典型用例

明代诗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引用马柳泉的《卖子叹》:“饥寒生死不相保,割肠卖儿为奴曹”,描绘了贫苦家庭被迫卖子的锥心之痛。

四、近义表达

类似成语包括“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均通过身体器官的损伤强化情感表达。

五、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渲染悲剧色彩,现代口语中较少直接使用,但可见于历史题材创作或情感浓烈的书面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八杀草蹙脣齿相依从驾榱栋崩折断见敦如匪伊朝夕疯癫佛界俯亮嘎嘣脆庚泥公廨构造地震官娃和约呴吁郇公五云体湖海志户阈京师机丝忌斋槛棂尻门子拉折腊醖乐女练戒秘历培植疋俦破荒鎗金欠账青銮湫溢人弃我取三清境圣童生往食报失恩虱瘕十千叔向驮载违法行为文天祥卧处呜乎五桀无韵下架相倾仙霞效益工资西窗剪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