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泛濫。 清 周濟 《晉略·杜預傳》:“以常理言之,無為多積無用之水。況于今者,水潦甕溢,大為災害。”
“甕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字面解釋
由“甕”(古代陶制容器)和“溢”(液體滿而流出)組成,字面指容器裝滿後溢出。
例如:形容事物盛滿到無法容納的狀态,如糧食豐收時“糧倉甕溢”。
引申意義
可用于比喻資源、財富等充盈充沛的狀态,如“才華甕溢”形容學識豐富,或“福氣甕溢”表達生活美滿。
在清代周濟的《晉略·杜預傳》中,“甕溢”被用來描述水患泛濫的場景:
“以常理言之,無為多積無用之水。況于今者,水潦甕溢,大為災害。”
此處“甕溢”指洪水泛濫成災,強調災害的嚴重性。
如需進一步考證文獻用例,可參考《晉略》相關研究或權威詞典。
《甕溢》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甕中或容器中的液體超出容量而溢出的情況。
《甕溢》的拆分部首為瓦和氵。它的總筆畫數為12。
《甕溢》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尚書》中的《大禹谟》篇,用來形容甕中的液體溢出,即超過容量而流出,具有形象生動的描述。
《甕溢》的繁體字為「甕溢」。
在古時候,「甕溢」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例如晉代文獻中将「甕」的左邊的「彳」改為「寸」,寫作「罋溢」。不同時期和地區的書法風格也可能對字形進行微調。
1. 甕溢之際,他趕忙用勺子舀出了一些豆漿。
2. 她誤操作,導緻甕溢了一些水果汁。
甕:甕蓋、甕聲甕氣、甕城
溢:溢出、溢價、溢美之辭
濺出、溢流、溢出
收容、盛裝、封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