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圪垯的意思、圪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圪垯的解釋

(1) [lump;pimple]∶疙瘩

(2) [mound;knoll]∶小土包。多用作地名

劉順清連長領導下了一個生産小組到 王家屹塔去開荒。—— 翟強《鞋不見了》

詳細解釋

見“ 圪塔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圪垯(gē da)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主要在北方部分地區(如山西、陝西、内蒙古等)使用,具有以下核心含義:

  1. 指小型土丘或凸起物

    本義指地面上自然形成或人工堆積的小土包、小土崗,形狀通常不規則且低矮。在黃土高原地區,也用于形容地貌中連綿的小土丘群。

  2. 引申指皮膚上的腫塊或疙瘩

    常用于口語中描述皮膚因蚊蟲叮咬、過敏或碰撞後出現的紅腫凸起,如“身上起了個圪垯”。此用法強調其“小而凸起”的特征。

  3. 泛指塊狀或不規則的小物體

    可擴展指體積較小、形狀不規整的塊狀物,如“面圪垯”(小面團)、“石頭圪垯”(小石塊)。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凸起、塊狀、體積小”展開。

方言與文化背景

“圪垯”是晉語、西北官話的典型詞彙,常與“圪”字頭的其他詞(如圪蹴、圪溜)構成方言特色表達。其使用承載了北方農耕地區對自然地貌的細緻觀察和日常生活經驗。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釋義基礎)
  2. 許寶華, 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 中華書局, 1999. (方言用法詳釋)
  3. 邢向東.《西北方言與民俗研究論稿》.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 (語義擴展分析)
  4. 侯精一.《現代晉語的研究》. 商務印書館, 1999. (方言文化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圪垯”是一個具有方言特色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2.方言用法

3.詞源與演變

4.現代使用

“圪垯”從最初的地形描述詞,演變為泛指的方位詞,體現了方言詞彙在傳播中的適應性與靈活性。其書寫形式的多樣化和音變現象,也反映了語言使用中的約定俗成特點。

别人正在浏覽...

扳絙悲酷變型鼻吹鼈化逼爍朝出夕改持複刺釘道字琱闌娥妝幹洗工場手工業皓齒號軍豪弱輷輘灰暗交贊機近僦度軍壘句辀尻輿神馬棵把匡扶跨山壓海利出一孔李郭同舟籠鳥檻猿馬尼拉瓢兒菜破瓜鉛墨乞兒清音輕悠悠器盈缺編軟半桑乾少待沙三蛇舅母收園結果碩學踢蹬投資銀行吐花頽裂惘若有失斡勒向上現行法骁武蝦蛦屃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