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格笔的意思、格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格笔的解释

(1).笔架。 唐 陆龟蒙 《初入太湖》诗:“微茫诚端倪,远嶠疑格笔。”

(2).谓搁笔,停止写作。 宋 苏轼 《答李昭玘》:“观足下新製,及 鲁直 、 无咎 、 明略 等诸人唱和,於拙者便可格笔,不復措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格笔”一词在现代汉语权威辞书中未被收录为独立词条,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格”与“笔”二字的本义及引申义进行综合理解。以下是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对二字的分项解释及其组合可能指向的含义:

一、 “格”的核心释义(据《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1. 规格;标准;法式: 指事物的标准样式或应遵循的规范(如“合格”、“破格”)。
  2. 品质;风度: 指人或事物表现出的内在特质或外在气度(如“品格”、“风格”)。
  3. 阻碍;限制: 指形成障碍或界限(如“格格不入”)。
  4. 推究;研究: 指深入探究事理(如“格物致知”)。
  5. (语言学)语法范畴: 指名词、代词等词类在句法结构中与其他词的特定关系(如“主格”、“宾格”)。

二、 “笔”的核心释义(据《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1. 书写、绘画的工具: 即毛笔、钢笔、铅笔等。
  2. 书写;记载: 指用笔书写的行为或结果(如“代笔”、“笔录”)。
  3. 笔画: 构成汉字的点、横、竖、撇、捺等。
  4. 写作的技巧或风格;文笔: 指文章写作的特色或技巧(如“文笔”、“笔法”)。
  5. 像笔一样直: 形容挺直(如“笔直”)。

三、 “格笔”可能的合成含义: 结合“格”与“笔”的上述义项,“格笔”一词虽非固定词汇,但在特定语境下可能指向以下含义:

  1. 符合规范的书写或文风: 强调书写方式或文章风格遵循某种既定标准、法度(取“格”的“规格、标准”义 + “笔”的“书写、文笔”义)。例如,指科举时代符合官方要求的馆阁体书写或应试文章的特定风格。
  2. 特定的书写法度或笔法规则: 指在书法、绘画或特定文体写作中需要严格遵守的技法规范或程式(取“格”的“法式”义 + “笔”的“笔画、笔法”义)。
  3. 对书写工具或方式的限定: 指对使用的笔种、书写格式有特定要求(取“格”的“限制”义 + “笔”的本义)。

结论: “格笔”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或固定词组,其确切含义高度依赖具体使用语境。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可能指向与书写规范、文章法度或特定笔法要求相关的概念。理解时需结合上下文,从“格”的“标准/法式/限制”等义与“笔”的“书写/文笔/笔法”等义的组合关系入手。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 对“格”、“笔”的释义: 汉典 - 格, 汉典 - 笔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对“格”、“笔”的释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格笔”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笔架
    指古代文房用具中用于搁置毛笔的架子。例如唐代陆龟蒙在《初入太湖》诗中提到“远嶠疑格笔”,即用山峦的形态比喻笔架的轮廓。

  2. 搁笔,停止写作
    表示暂停书写或创作的行为。宋代苏轼在《答李昭玘》中写道“便可格笔,不復措辞”,意为因他人作品优秀而自谦搁笔。


二、文化背景与用法


三、相关拓展

“格”字本义与树木枝条相关(如《说文解字》释为“木长貌”),后衍生出“规格”“格局”等抽象含义。在“格笔”中,“格”取动词“搁置”或名词“支架”之意,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文房用具研究文献,以获取更详尽的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败道白鹄葆塞变卖典质陛卫播物不剌头谄貌从风而靡大包干蹈雍大疋登高而招鼎真饿莩遍野耳余发藻分岁闺衽酤家鹤立鸡群横步红腊洪祀磺基僵梁肩头介絶节礼诘诎聱牙解书借纸径寸惊叹鸠拙峻笔狂游两极分化连环洌洌梅菹呕哇批办樵户轻装齐心戮力渠弥认确生忌时行失落诗瓢失之千里,差若毫厘松耳石宿齿淘洗庭壼文卷下方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