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食器,形似高足盤,木制。亦用于祭祀。《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 郭璞 注:“豆,禮器也。”
(2).常綠灌木,産于熱帶和亞6*熱帶。種子可食用及榨油,葉為飼料,根可入藥。《齊民要術·木豆》引 晉 劉欣期 《交州記》:“木豆,出 徐門 。子美似烏豆,枝葉類柳。一年種,數年採。”
(3).指此種植物的種子。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木豆漢語 快速查詢。
木豆是漢語詞彙中具有多重含義的名詞,主要包含以下釋義:
指豆科木豆屬(學名:Cajanus cajan)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其特點包括: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木豆”條目;《中國植物志》第41卷豆科分類。
幹燥成熟的木豆種子入藥,稱“木豆”或“樹豆”。據傳統醫學記載:
來源:《中華本草》木豆條目;《全國中草藥彙編》下冊。
“木豆”之名源于其植株形态:雖屬豆科,但莖稈木質化明顯,區别于草本豆類,故以“木”修飾“豆”強調特性。
來源:《植物名實圖考·谷類》清代吳其濬考釋。
方言中亦指代“木制豆狀器物”(如玩具或器具配件),但現代漢語以植物義項為主流。
來源:《漢語大詞典》“木豆”詞條釋義二。
“木豆”一詞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木豆是豆科木豆屬的直立灌木,學名Cajanus cajan,别稱豆蓉、樹豆、三葉豆等。其植株高1-3米,羽狀複葉具3片披針形小葉,花黃色,莢果線狀長圓形,種子暗紅色。原産于印度,現廣泛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雲南、四川等地有栽培。它是唯一木本食用豆類,也是繼大豆後第二個完成基因組測序的食用豆類,對糧食生産有重要意義。
耐幹旱、瘠薄,適應性強,可在沙土至石礫土種植,但不耐澇、鹽堿和低溫。繁殖以種子為主,當年播種即可成林,適合荒山綠化。
“木豆”在現代主要指一種兼具經濟與生态價值的木本豆科植物,其核心含義圍繞植物特性及實用功能展開。如需進一步了解藥用配伍或栽培技術,可參考相關專業文獻或網頁來源。
百鳳百下百全寶訣寶扇饆饠筆石暢通唱戲超然不群稱戈出門如賓出圈兒倒逼頓整廢興粉父輔樞勾引關陝古錠刀好情鶴翎洪算鴻休薦亡矯情自飾劫數齎助繼蹤蘭堂老虔婆陵屯流星報馬留顔龍章麟角賣點買月萌庶木舶衲衣漚鹭彯然貧油貧嘴薄舌乾婚青春輕滅全诘犬馬之報如蟻附膻三竿日聖鐵奢佚施命收盤佗佗妥侑文德下輩子鮮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