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海水聲道的意思、海水聲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海水聲道的解釋

海洋中易于聲傳播的水層。由于海水中溫度、鹽度的分布不均,再加上壓力作用,造成聲速分布不均而形成。人們以此建立海洋水聲系統,進行水下通信,接收遇險船舶求救信號,記錄海底地震和火山爆發的時間和地點,軍事上用以建立海上警戒、反潛、防潛作戰系統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海水聲道是海洋物理學中的專業術語,指海洋中聲波傳播速度呈現垂直極小值的特殊水層。該水層因上下層海水溫度、鹽度和壓力的差異,形成聲波傳播的低衰減通道。根據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的海洋聲學模型,該聲道核心深度通常在800-1200米之間,聲波在此區域可沿水平方向傳播數千公裡而能量衰減較小。

該現象最早由美國科學家尤因(Maurice Ewing)在1944年發現,被《海洋科學大辭典》定義為"海水介質中聲速梯度為零的深度層"。其物理本質源于聲速公式: $$ c(T,S,P) = 1449.2 + 4.6T - 0.055T + 0.00029T + (1.34 - 0.01T)(S - 35) + 0.016P $$ 其中溫度T、鹽度S和壓力P的共同作用導緻聲速剖面出現極小值層。

該現象在軍事聲呐監測、海洋地震波探測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中國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的觀測數據顯示,利用海水聲道進行次聲波傳輸,可将地震海嘯預警信號的傳播距離提升至2000公裡以上。

網絡擴展解釋

海水聲道是海洋中因溫度、鹽度和壓力分布不均而形成的一個特殊水層,其聲波傳播特性顯著區别于周圍水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海水聲道指海洋中聲波傳播速度最小的水層,該層對聲波具有波導效應,能将聲能限制在特定深度範圍内遠距離傳輸。這種現象主要存在于深海區域,因此也被稱為深海聲道。

二、形成原理

  1. 溫度與壓力作用:表層海水受太陽輻射溫度較高,聲速隨深度增加而降低;當深度超過1000米後,壓力成為主導因素,聲速反而隨深度增加而升高。
  2. 鹽度影響:不同海域的鹽度差異會通過密度變化間接影響聲速分布。
  3. 聲速極小層:在溫躍層以下的某一深度(通常約1000米),溫度降低和壓力升高的綜合作用使聲速達到極小值,形成聲道軸。

三、聲學特性

四、實際應用

  1. 軍事領域:用于水下潛艇通信、反潛預警系統建設
  2. 科研監測:記錄海底地震、火山噴發的時間和位置
  3. 救援保障:接收失事船舶的聲學求救信號
  4. 海洋探測:支撐海洋水聲系統構建,開展海洋環境研究

通過這種自然形成的聲波通道,人類突破了海水對電磁波衰減嚴重的限制,實現了水下長程信息傳輸。該現象最早在二戰期間被發現,現已成為海洋聲學研究的重要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

哀告賓服闇鄙白鶂卑細畢逋撥腳補陁裁模讒莠查閱吃敲賊翠蛟黨籍大早豐絜腐遷功标青史鴻逵浍浚昏星騞然堅固林荠菜雞谷浚濑口對辣手靓裝列聖流蔡龍景淪碎毛發之功蜜劑民疾鬧沉沉袅袅亭亭膨脹偏戰丘嫂榮渥肉重千斤贍賜神到之筆刷鍊宿隙搨匠堂簿桃李之饋田穑唾棄僞方僞國桅木未形之患帷子吳富體縣市纖婉協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