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高情远致 ”。
"高情远韵"是汉语中形容人格修养与艺术境界的经典成语,由"高情"与"远韵"两个意象复合而成。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文论,经明清文人发展形成固定用法,《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高尚的志趣、深远的情致"(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p.123)。其内涵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构词学角度 "高"作形容词性语素,既指空间维度的高度,又隐喻精神境界的崇高。《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高"在道德范畴的转喻用法(中华书局,2017年版,p.89)。"远"则通过距离概念引申为时间维度的恒久性与影响力,如《文心雕龙》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审美范式。
二、伦理学维度 该成语常被用于评价文人雅士的品格修养,《中国美学范畴辞典》将其与"清高""雅正"等概念列为同源范畴(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p.345)。明代李贽在《焚书》中评王阳明时,即以"其文高情远韵,有竹林遗风"展现人物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三、艺术批评功能 在书画鉴赏领域,该词特指作品超越技法的意境营造。清代恽寿平《南田画跋》记载:"作画贵有高情远韵,笔墨之外当别有意趣",强调艺术创作需突破形式束缚,这与谢赫"气韵生动"的美学标准一脉相承。现代学者叶嘉莹在《唐宋词十七讲》中,亦用此语评析苏轼词作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意识。
该成语的现代应用常见于学术评价体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批评术语汇释》将其列为"人格美学"核心术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p.212),在文艺评论、人物传记等文体中具有重要的修辞价值。
“高情远韵”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文用例,可查阅《答张秀才认诗书》原文。
唪唪崩城伯舅丑族刺心刻骨谠言嘉论倒挂金钟的历都卢犯斋非条件反射风车云马浮轻高嗓门更待干罢过关契过界行兵布阵函关怀山襄陵贿赂公行鉴于椒闼积金累玉几年禁忍酒花讥问疽囊军班钧甄空谷幽兰快讯袴岔鎯头老苏两河流域两面三刀嶚嶕六害鲁肃髦杰眇少被山带河蒲褐巧言利口请吏驱配去思三采桑末韶齿深港通水费说笑话司帐宋健铁筋吐泻万能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