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班白的意思、班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班白的解釋

(1).指須發花白。“班”通“ 斑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有婦人出於室者,髮班白,衣緇布之衣,而無裡裘。”班,一本作“ 斑 ”。 晉 潘嶽 《閑居賦》:“昆弟班白,兒童稚齒。”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一折:“憂愁的髭鬢班白,尚兀自還不徹他這窮途債。”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徬徨間,一班白叟出,衣帽整潔。”

(2).指老人。 三國 魏 曹操 《對酒》詩:“倉穀滿盈,班白不負戴。”《魏書·高宗紀》:“今選舉之官,多不以次,令班白處後,晚進居先。” 唐 盧綸 《酬陳翃郎中見寄》詩:“班白皆持酒,蓬茅盡有書。” 宋 王安石 《雜詠》之三:“古風知遜悌,班白見尊優。”

(3).指黑白相間。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志怪》:“海鴨大如鵝,班白文,亦名文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班白(bān bái)是漢語中形容頭發花白的詞彙,具有以下詳細含義及文獻依據:

一、本義與字形演變

指頭發黑白相間,形容人年老的狀态。其中“班”通“斑”,表示雜色、斑點。《漢語大詞典》明确指出“班白”即“斑白”,屬通假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韓詩外傳》卷六:“班白不提挈”即用此義 。

二、通假字關系

“班”為“斑”的通假字,二者在表示“雜色”時互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班”為“分瑞玉”,後引申出“雜色”義,與“斑”同源。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進一步注解:“凡分合、雜糅皆曰班” 。

三、文獻例證

  1. 《後漢書·皇後紀下》:“子孫班白,時奉祠祭。”描述老人頭發花白仍行祭祀之禮。
  2. 《晏子春秋·外篇》:“有婦人出于室,發班白。”以“班白”直接形容白發老婦 。

四、現代規範用法

現代漢語中“斑白”為規範寫法(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但古籍整理及文言研究中仍保留“班白”原字形。該詞承載古代通假現象與年齡象征的雙重文化内涵 。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4.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班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須發花白
    “班”通“斑”,指頭發或胡須黑白相間,形容人年老的狀态。例如《晏子春秋》中“發班白,衣缁布之衣”,以及元曲《裴度還帶》中“髭鬓班白”均為此意。

  2. 代指老人
    “班白”可引申為對長者的稱呼,如曹操《對酒》詩“班白不負戴”,即指老人無需負重勞作。

  3. 黑白相間
    《金樓子·志怪》中描述“班白文”的海鴨羽毛顔色,此處指黑白交雜的紋理。

二、用法與例句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然霸略避宼畢卓茶粥遲囘闖進辍朝倒殖蜂目豺聲凫靥裘幹靈根牙磐錯公演館真鬼功神力化蝶畫理黃獨篁竹華鮮湖北省穢多慧業才人弜頭虎子交盤跻陵競絿浸令開金咳喘控瀝馗廚苦經糧運寥糾曆日龍頭鋸角鹵簿使羅浮春美育冥晦明略愍恤墓俑曩年旁侍棚垜罄地僧籍刹塵書不盡意說咲塑料瑣眇廷辨拓複玩人喪德狹阨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