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體的意思、六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體的解釋

(1).六種字體。(1)指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缪篆、蟲書。《漢書·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隸書、行書、草書。 唐 張懷瓘 有《六體論》。

(2).指六書。《周禮·地官·保氏》“五曰六書” 唐 賈公彥 疏:“書有六體,形聲實多。”參見“ 六書 ”。

(3).《尚書》的六種文體。 漢 孔安國 《尚書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書》之體例有六:曰典,曰謨,曰訓,曰誥,曰誓,曰命,是稱六體。”

(4).《易》卦的六爻。《左傳·闵公元年》:“《震》為土,車從馬,足居之,兄長之,母覆之,衆從之,六體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公侯之卦也。”《漢書·律曆志上》:“陰陽比類,交錯相成,九六之變登降於六體。” 漢 焦贛 《易林·遯之師》:“堅固相親,白篤無患,六體不易,執以安全。”

(5).人的頭、身和四肢。《漢書·翼奉傳》:“天變見於星氣日蝕,地變見於奇物震動。所以然者,陽用其精,陰用其形,猶人之有五臧六體,五臧象天,六體象地。故臧病則氣色發於面,體病則欠申動於貌。” 南朝 宋 鮑照 《藥奁銘》:“二脂六體,振衰返華。”

(6). 晉 裴秀 作《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其制圖之标識體例有六:一、分率,計裡畫方;二、準望,辨正方位;三、道裡,道路相距之裡數;四、高下;五、方邪;六、迂直。後三者皆道路夷險曲折之别。 秀 圖今不傳,《晉書·裴秀傳》錄《圖序》全文。參閱 清 胡渭 《禹貢錐指·禹貢圖後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六體”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來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字體相關釋義

  1. 古代漢字六種書體(《漢書·藝文志》記載)

    • 包括: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缪篆、蟲書。
    • 用途:用于通曉古今文字、摹刻印章、書寫旗幟符信等。
  2. 唐代張懷瓘提出的六體

    • 包括:大篆、小篆、八分、隸書、行書、草書。
  3. 現代書法分類

    • 包括:行書、草書、燕書、隸書、篆書、楷書。

二、其他引申含義

  1. 《尚書》六種文體

    • 典、谟、訓、诰、誓、命。
  2. 人體部位

    • 指頭、身、四肢(即整體軀幹)。
  3. 《周易》六爻

    • 卦象中的六種爻位變化。
  4. 制圖術語

    • 晉代裴秀提出的地圖繪制六原則:分率(比例)、準望(方位)、道裡(距離)、高下、方邪、迂直。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某類釋義的細節,可參考《漢書·藝文志》、唐代張懷瓘《六體論》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六體》的意思

《六體》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六個肉體”。它指的是佛教中的“六道”,即人間道、餓鬼道、地獄道、畜生道、阿修羅道和天道,認為衆生在這六個道中轉生,無法脫離輪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六體》這個詞由“六”和“體”兩個字組成。其中,“六”的部首是“八”,讀音是“liù”,由四畫組成;“體”的部首是“亻”,讀音是“tǐ”,由八畫組成。

來源與繁體

《六體》一詞來源于佛教經典,它描述了六個不同的存在狀态。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六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資料,古代對于“六體”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是“陸體”,意思和現代的寫法相同。

例句

1. 衆生沉迷于六體之中,無法解脫。

2. 她因行善積德,得以超脫六體。

3. 修煉佛法是為了不再受六體的束縛。

組詞

1. 六道:指佛教中的六個存在狀态。

2. 六趣:指佛教中六道衆生轉生的狀态。

3. 六根:指佛教中人體的六個感覺器官。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六趣、六道。

反義詞:涅槃、解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