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告燎的意思、告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告燎的解釋

焚柴以祭告天帝。《三國志·蜀志·陳震傳》:“應保聖祚,告燎受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告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指古代祭祀儀式中通過焚燒祭品(如柴木、玉帛等)以向上天或神靈傳達祈願的儀式行為。以下從語義、文化背景及權威文獻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焚祭告神

    “告燎”由“告”(禀告)與“燎”(焚燒)組合而成,特指以焚燒祭品的方式向神明傳達訴求。《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其中“槱燎”即堆積柴木焚燒祭品,是“告燎”的早期形式。此儀式旨在通過煙火将祭祀信息上達于天 。

  2. 祛災祈福的儀式

    在傳統祭祀文化中,“告燎”常用于消除災異(如瘟疫、旱澇)或祈求祥瑞。《禮記·祭法》鄭玄注:“燎柴于泰壇,祭天也。”表明其與祭天儀式的緊密關聯,象征天人溝通的媒介 。


二、文化背景與演變

  1. 周代祭祀制度

    告燎源于周代“燔柴”之禮,屬“吉禮”範疇。《爾雅·釋天》載:“祭天曰燔柴”,後演變為國家祭祀的固定儀程。漢代以後,逐漸融入道教與民間信仰,成為驅邪禳災的常見儀式 。

  2. 民俗中的延續

    明清方志中可見“告燎”用于地方祈雨、驅疫活動。如《江南通志》載某地旱災時“設壇告燎,三日而雨”,體現其民間實踐功能 。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義為:“焚柴以祭天。古代祭祀儀式之一。”并引《清史稿·禮志》為例證,強調其官方祭祀屬性 。

  2. 《中國祭祀文化大觀》

    指出告燎是“煙火通神”觀念的具象化,其核心在于通過焚燒産生煙氣,構建人神交流的通道 。

  3. 《周禮正義》(清·孫诒讓)

    詳考“槱燎”制度,辨析其與“禋祀”“實柴”的區别,說明告燎需“積柴加牲體、玉帛而燔之”,突顯祭品焚燒的完整性 。


四、現代語義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告燎”一詞偶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民俗學論述,多指代傳統焚祭儀式,如道教齋醮科儀中的“燎章”(焚燒文書告神),但仍屬專業術語,日常使用極少。


參考資料原文來源:

  1. 《周禮·春官·大宗伯》(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禮記·祭法》鄭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
  3. 《爾雅·釋天》(國學導航線上版)
  4. 《江南通志·卷七十八》(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5. 《漢語大詞典》第3冊(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6. 徐吉軍《中國祭祀文化大觀》(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7. 孫诒讓《周禮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告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祭祀儀式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告燎”指通過焚燒柴火的方式向天帝進行祭告,屬于古代祭祀禮儀的一部分。其核心含義是焚柴祭天以傳達祈求或感恩。

2.出處與用法

3.擴展關聯

4.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祭祀儀式的具體流程,可參考《三國志》等史料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禀請鼻翼不羨騬豬俶祜炊沙作糜杵糠春水彈抵大戲的筆奉遵分損附翼敷藻桂窟寒汀豪叫哼喝荒蕪惠及活火山驕穉解驗靜樸京丘饑歲轲蟲跨鞍快餐牢固離惎陵木緑玉枝内州凝停拟想歐瞻排阖彭殇鉗劫倩善凄艶戎麾瑞景詩伯順暢四賦驷馬高車思緒特權庭長銅籤望幸頑皮賴骨未殊文治小徑歇氣饩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