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告燎的意思、告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告燎的解释

焚柴以祭告天帝。《三国志·蜀志·陈震传》:“应保圣祚,告燎受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告燎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指古代祭祀仪式中通过焚烧祭品(如柴木、玉帛等)以向上天或神灵传达祈愿的仪式行为。以下从语义、文化背景及权威文献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焚祭告神

    “告燎”由“告”(禀告)与“燎”(焚烧)组合而成,特指以焚烧祭品的方式向神明传达诉求。《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其中“槱燎”即堆积柴木焚烧祭品,是“告燎”的早期形式。此仪式旨在通过烟火将祭祀信息上达于天 。

  2. 祛灾祈福的仪式

    在传统祭祀文化中,“告燎”常用于消除灾异(如瘟疫、旱涝)或祈求祥瑞。《礼记·祭法》郑玄注:“燎柴于泰坛,祭天也。”表明其与祭天仪式的紧密关联,象征天人沟通的媒介 。


二、文化背景与演变

  1. 周代祭祀制度

    告燎源于周代“燔柴”之礼,属“吉礼”范畴。《尔雅·释天》载:“祭天曰燔柴”,后演变为国家祭祀的固定仪程。汉代以后,逐渐融入道教与民间信仰,成为驱邪禳灾的常见仪式 。

  2. 民俗中的延续

    明清方志中可见“告燎”用于地方祈雨、驱疫活动。如《江南通志》载某地旱灾时“设坛告燎,三日而雨”,体现其民间实践功能 。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

    明确释义为:“焚柴以祭天。古代祭祀仪式之一。”并引《清史稿·礼志》为例证,强调其官方祭祀属性 。

  2. 《中国祭祀文化大观》

    指出告燎是“烟火通神”观念的具象化,其核心在于通过焚烧产生烟气,构建人神交流的通道 。

  3. 《周礼正义》(清·孙诒让)

    详考“槱燎”制度,辨析其与“禋祀”“实柴”的区别,说明告燎需“积柴加牲体、玉帛而燔之”,突显祭品焚烧的完整性 。


四、现代语义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告燎”一词偶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民俗学论述,多指代传统焚祭仪式,如道教斋醮科仪中的“燎章”(焚烧文书告神),但仍属专业术语,日常使用极少。


参考资料原文来源:

  1.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礼记·祭法》郑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
  3. 《尔雅·释天》(国学导航在线版)
  4. 《江南通志·卷七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5. 《汉语大词典》第3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6. 徐吉军《中国祭祀文化大观》(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7. 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告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祭祀仪式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告燎”指通过焚烧柴火的方式向天帝进行祭告,属于古代祭祀礼仪的一部分。其核心含义是焚柴祭天以传达祈求或感恩。

2.出处与用法

3.扩展关联

4.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祭祀仪式的具体流程,可参考《三国志》等史料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帮身薄技在身悖谩陂栅坌塺辩正不哼不哈畜畜出粪出没不常蹉跌都柏林飞雹废私立公奋厉趺莲感光片鸿题黄岫活灵活现郊歌郊庙歌家塾藉莫饥寒进酒迥逖骏驭克星宽让炼字离坼梨眉艾发眄视妙选麋鹿冥国密葺葺密司磨勒黏着力倪露努嘴平缓千头橘清近妻帑散发沈谋深识远虑释念誓省腾闻剃光头庭坚頽残拖牀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