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科跣的意思、科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科跣的解釋

露頭跣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一·方伯公遺事》:“先祖 方伯公 ,年九十餘,讀書排纂不輟,雖盛夏,衣冠危坐,未嘗見其科跣。”《隨園詩話補遺》卷四引 清 汪梅湖 《田家雜詠》:“科跣各真率,貌簡情乃親。”參見“ 科頭跣足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科跣”是古代漢語中描述儀态不整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不戴冠、赤足而行”,多用于指代失禮或簡樸的裝束狀态。該詞由兩個單字構成:

  1. 科:此處通“裸”,指不戴冠冕。《禮記·喪大記》鄭玄注有“髺發者,去笄纚而紒”之說,可引申為不束發、不戴冠的散亂之态。
  2. 跣:即赤足,《說文解字》釋為“足親地也”,強調未穿鞋履的狀态。古代禮儀中,“跣足”常與謝罪、祭祀等特定場合關聯,如《史記·滑稽列傳》載“髡帣韝鞠跽,侍酒于前”。

該詞在《後漢書·東夷傳》等古籍中用于描述邊地部族“科頭露紒,跣足而行”的風俗,體現其原始粗犷的文化特征。現代漢語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露頭赤足,衣冠不整的樣子”(引自中華書局2001年版《漢語大詞典》第8卷),但因該詞使用頻率極低,當代語境中僅見于特定曆史文獻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科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科跣(kē xiǎn):指「露頭跣足」,即不戴頭巾、光着腳的狀态。該詞由兩部分組成:

發音與注音

使用場景

此詞多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通常用于描述古人簡樸、不拘禮節的形象,或特定儀式中的裝束。

補充說明

由于“科跣”屬于生僻詞,具體出處和使用案例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背景,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代禮儀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年之業敗行标石畢扈禀單炳煌常式昌延持念沖冠眦裂沖簡抽匣醇質兒童走卒蕃樂否決阜貨坩貝羅搞惦高遁挂號信駻駻黃骢疊交搆筋幹驚浪謹畏舊志領使六醴顱腦陸玩無人溟島命祀靡屑末志汧雍峭整憩館清楚請期囚虜缺疑羣邦軟絆三不知筮嘉十世單傳收污順守松脂羧酸躺倒天根通虜退征土庫曼人香乳歊歊逍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