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状的意思、格状的详细解释
格状的解释
(1).体格品貌。 唐 司空图 《书屏记》:“人之格状或峻,其心必劲,心之劲,则视其笔跡,亦足见其人矣。”
(2).诉讼中按规定程式写成的状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夫格状之外,又有投词者,因格状限字,故须投词详叙始末耳。”
词语分解
- 格的解释 格 é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击,打:格斗。格杀。 推究:格
- 状的解释 状 (狀) à 形容,样子:状貌。奇形怪状。 情况,情形:状况。病状。现状。 叙述,描写:状语。状其事。写情状物。 旧时叙述事件的文辞:行状。诉状。供状。 特种格式的凭证:奖状。委任状。 笔画数:;
网络扩展解释
“格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基本含义
-
体格品貌
指人的身体形态和容貌特征。例如唐代司空图在《书屏记》中提到:“人之格状或峻,其心必劲”,通过笔迹推断人的品貌与性格。
-
诉讼状子
古代指按固定格式撰写的法律文书。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记载,诉讼中“格状”需简明扼要,而“投词”则用于补充细节。
二、其他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格状”解释为“外形整齐、有条理”,由“格子”和“形状”组合而来,用于描述事物的结构或布局。但这一用法未见于古籍或高权威性文献,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特定语境下的理解。
三、使用注意
- 历史文献中多采用“体格品貌”和“诉讼状子”两种含义。
- 若需引用“整齐有序”的释义,建议结合上下文或标注来源差异。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典》《福惠全书》等古籍或权威词典以确认具体语境下的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格状(gé zhuàng)一词的意思是指物品或事物的形状、外貌。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十"和"各",并且用了11个笔画来书写。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文化,相传最初是用来形容物品的形态特征。
"格状"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都是「格狀」。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一些区别,如"格状"可能会写为「格狀」或「格章」。这种写法主要是因为在演变过程中字形有所调整。
以下是一些关于"格状"的例句:
1. 这个盒子的格状很奇特,我真的很喜欢它。
2. 这块石头的格状非常整齐,看起来像是人工雕刻的。
一些相关的组词有:"格子"(gé zi)和"状况"(zhuàng kuàng),它们都与"格状"有着一定的联系。"格子"指的是形成规格的方块形状,"状况"则是指事物的状态或情况。
"格状"的近义词可以是"形态"(xíng tài)或"样子"(yàng zi),它们也都表示事物的外形或形态特征。
至于"格状"的反义词,通常可以是"乱糟糟"(luàn zāo zāo)或"杂乱"(zá luàn),它们与"格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示事物的无序或杂乱状态。
希望这些简短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