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福的人。《太平廣記》卷三七九引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李清》:“﹝ 李清 ﹞又見昨所遇沙門,長跪請……答曰:‘先是福人,當易拔濟耳。’”《元史·汪惟正傳》:“王妃賜其母珠絡帽衣,且曰:‘吾皇家兒婦也,為汝母製衣,汝母真福人也。’” 魯迅 《華蓋集·并非閑話(三)》:“自然,倘是向來沒有受過更奇特而陰毒的暗箭的福人,那當然即此一點也要感到痛苦。”
(2).賜福于人。 唐 韓愈 《答劉秀才論史書》:“若無鬼神,豈可不自心慙愧;若有鬼神,将不福人。”
“福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綜合解析:
有福之人
指有福氣、生活舒適且幸福感強的人。例如《元史·汪惟正傳》中提到的“真福人也”,即強調因福分而獲得優渥生活的個體。
幸運者
表示運氣好或受眷顧的人,如《冥祥記》記載僧人評價李清“先生是福人”,即暗含其命途順遂。
賜福于人
唐代韓愈在《答劉秀才論史書》中提出“将不福人”,此處“福人”作動詞,意為給予他人福澤。
現代特征
根據搜狗百科,現代語境下的“福人”更強調主動調和自身需求與外界條件的能力,通過學習和實踐規律追求幸福,是積極的生活态度體現。
多用于描述個人命運或表達祝福,如“花草造福人”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福氣傳遞。在文學或口語中,既可客觀形容他人,也可主觀表達對幸福的向往。
注: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5、7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