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肢的意思、隔肢的詳細解釋
隔肢的解釋
(1).腋下。俗稱隔肢窩。
(2).用手搔人的腋下,使人發癢。《紅樓夢》第七十回:“你快出去拉拉罷, 晴雯 和 麝月 兩個人按住 芳官 那裡隔肢呢。” 端木蕻良 《早春》:“她按我在炕上,就隔肢我起來,我一笑,全身便沒有力量了。”
詞語分解
- 隔的解釋 隔 é 遮斷:隔開。隔離。隔絕。隔斷。阻隔。 相去有一段距離:隔壁。隔年。隔行(俷 )。隔岸觀火(喻見人遇到困難,漠不關心,采取觀望或看熱鬧的态度)。隔牆有耳。 思想感情有距離:隔閡。隔膜。隔心。
- 肢的解釋 肢 ī 人的手、腳、胳膊、腿的統稱,亦指某些動物的四條腿:四肢(指兩手兩腳)。肢體。前肢。後肢。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隔肢”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常見含義:
1.指腋下部位
俗稱“隔肢窩”(即腋窩)。該用法多見于方言或口語中,例如《紅樓夢》第七十回提到“按住芳官那裡隔肢”,即指搔腋下的動作。
2.用手搔腋下使人發癢的動作
即通過觸碰腋下等敏感部位引發癢感,常用于嬉戲或打鬧場景。例如:
- 《紅樓夢》描寫晴雯和麝月“隔肢”芳官;
- 作家端木蕻良在《早春》中描述“她按我在炕上,就隔肢我起來”。
其他說明:
- 變體寫法:部分文獻中寫作“膈肢”,如《兒女英雄傳》中的用例,兩者含義相同。
- 注意:提到的“比喻人際隔閡”屬于極低權威性解釋,未被主流詞典收錄,建議以實際語境和常用含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隔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指的是隔斷或切斷肢體的意思。下面分别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隔肢》由兩個部首組成:隔(阝部)和肢(月部)。隔部分寫的時候有6個筆畫,肢部的寫法有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隔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醫學典籍《黃帝内經》中,用來指代切除或隔離肢體的醫療方法。在繁體字中,《隔肢》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隔肢》的寫法稍有不同。隔部的寫法是「阜」,肢部的寫法是「肂」。
例句:
1. 醫生不得已為了拯救患者的生命而不得不進行隔肢手術。
2. 這個古代故事中,主人公因為犯下大錯,被迫接受了隔肢的懲罰。
組詞:
與《隔肢》相關的詞彙有:隔離、切除、截肢、截肢術等。
近義詞:
與《隔肢》意思相似的詞彙有:截肢、斷肢。
反義詞:
與《隔肢》意思相反的詞彙有:保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