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踏花的意思、踏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踏花的解釋

亦作“蹋花”。1.踏青,遊春。 五代 譚用之 《寄閻記室》詩:“鼇逐玉蟾攀桂上,馬隨青帝踏花歸。” 宋 劉過 《祝英台近·同妓遊帥司東園》詞:“晚來約住青驄,蹋花歸去,亂紅碎,一庭風月。” 明 湯顯祖 《送牛光山暫歸泾陽》詩:“獻歲客殘同署曉,兼春人憶踏花時。” 唐弢 《創作漫談·不做落第秀才》:“有一次,出的畫題是‘踏花歸去馬蹄香’,‘踏花’隻是遊春的意思,這一點容易畫……惟有‘香’是抽象的東西,很難從畫面上表現。”

(2).佛經故事:昔有 南窟仙人 ,見鹿産一女,即取歸撫養,長大成人,惟腳似鹿,是為鹿女。一日,因洞中火熄,命鹿女往 北窟仙人 處取火。 北窟仙人 見鹿女行處步迹皆有蓮花,因與鹿女言:繞我舍七匝,當與汝火。鹿女如其所言,遂取火而去。參閱《雜識藏經》卷二《鹿女夫人》。後因以“踏花”謂鹿女步行,足迹狀如蓮花。 唐 王維 《遊感化寺》詩:“雁王銜果獻,鹿女踏花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踏花”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踏青、遊春”,即春天外出賞花遊玩的傳統活動。該詞由“踏”(踩、行)和“花”(植物花朵)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踩着花草行走”,後引申為春日郊遊的雅稱。

  2. 佛經典故
    據《雜識藏經》記載,佛經故事中“鹿女”行走時足迹生出蓮花,被稱為“踏花”。這一典故賦予詞語神話色彩,象征純潔與祥瑞,常見于佛教文學。

  3. 文學引用
    古代詩詞中多用于描繪春景,如宋代劉過《祝英台近》中“蹋花歸去,亂紅碎、一庭風月”,以及明代湯顯祖詩句“兼春人憶踏花時”,均以“踏花”表現文人雅士的閑適意趣。

讀音說明:存在“tà huā”與“tā huā”兩種讀法,現代多采用前者,但部分方言或古語中保留後者發音。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踏花

踏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踩着花朵行走,形容人行走時不顧環境的美麗和細膩,粗心大意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踏(足,跳,辶)花(艸,十,一)共9畫。

來源:《莊子·天下篇》中有一段描寫草叢中蝴蝶踏花的言語,意味着對自然的不敬。

繁體寫法:踏花(臺灣繁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明顯差異。

例句:無論在城市的馬路上還是在鄉間小路上,我們都不應該踏花。

組詞:踏雪、踏實、踏入、踏步、踏上。

近義詞:踐踏、沖撞、毀壞。

反義詞:保護、珍愛、呵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