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籍的意思、策籍的詳細解釋
策籍的解釋
亦作“筴籍”。策,簡策;籍,簿籍。記言記事的簿冊文書。《管子·君臣上》:“是故主畫之,相守之,相畫之,官守之,官畫之,民役之,則又有符節、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 尹知章 注:“典法策籍,所以示之制也。”《韓非子·八經》:“是以言陳之日,必有策籍,結智者事發而驗,結能者功見而謀成敗。”
詞語分解
- 策的解釋 策 è 古代的一種馬鞭子,頭上有尖刺。 鞭打:策馬。鞭策。 激勵,促進:策動。策勉。 古代稱連編好的竹簡:簡策。 古代帝王對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策論。策問
- 籍的解釋 籍 í 書,書冊:古籍。書籍。經籍。典籍。 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隸屬關系:籍貫。戶籍。國籍。學籍。 登記:籍沒(?)。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紛擾很大;b.形容名聲很大;c.形容縱橫交
網絡擴展解釋
“策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策籍”亦作“筴籍”,由“策”(簡策,即竹簡書冊)和“籍”(簿籍,即記錄文書)組合而成,指古代用于記錄言論、事件的官方文書或檔案。例如《管子·君臣上》提到“符節、印玺、典法、筴籍”作為治理國家的工具,說明其具有規範制度的作用。
二、出處與用法
-
文獻記載
- 《韓非子·八經》中強調“言陳之日,必有策籍”,表明古代重要言論需通過文書存檔,以便事後驗證和參考。
- 尹知章在《管子》注中解釋:“典法策籍,所以示之制也”,進一步說明其作為制度載體的功能。
-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官方政務記錄,如政策制定、事件記載等,屬于古代行政體系中的重要文書形式。
三、相關詞彙
- 近義詞:典冊、簿書、文書
- 反義詞:口述、無憑(強調非書面形式)
四、注意點
部分資料(如)誤将“策籍”解釋為“謀劃策略”,實為混淆了“策”的動詞(謀劃)與名詞(簡策)用法。根據高權威性來源,應以“簿冊文書”為核心含義。
五、現代關聯
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研究古代制度或文獻的語境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管子》《韓非子》等原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策籍 (cè jí) 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是有關策籍的基本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策的部首是竹,筆畫數為十三;
籍的部首是竹,筆畫數為十策。
來源:
策籍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策意為計策、計謀,籍意為記錄、記載。原意是指記錄下來的計策或意見,用于參考或借鑒。
繁體:
策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但策籍這個詞的基本形狀和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1. 他從古代兵法中找到了一些有關戰略的策籍。
2. 這本書是古代名将所著的策籍集合。
組詞:
策劃、策略、筆策、謀策
近義詞:
計策、謀略、方略
反義詞:
隨意、無計劃、漫無目的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到你!如有其他問題,盡管問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