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策籍的意思、策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策籍的解釋

亦作“筴籍”。策,簡策;籍,簿籍。記言記事的簿冊文書。《管子·君臣上》:“是故主畫之,相守之,相畫之,官守之,官畫之,民役之,則又有符節、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 尹知章 注:“典法策籍,所以示之制也。”《韓非子·八經》:“是以言陳之日,必有策籍,結智者事發而驗,結能者功見而謀成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策籍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文獻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古代記錄政令、戶籍或典章制度的簡冊文書。《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記載戶籍、政令的簡冊”,這一釋義源自古代行政文書的載體特征。從構詞法分析,“策”本義為編連成冊的竹簡,後引申為政策、謀略;“籍”原指登記戶口的簿冊,二者組合後形成專指官方文牍的合成詞。

該詞在典籍中多用于描述先秦至秦漢時期的行政制度,如《管子·君臣》載“書同名,車同軌,至乎策籍為器”,此處“策籍”特指規範化的戶籍檔案。據《周禮·天官》注疏,古代官府通過“掌策籍”實現人口統計與賦稅管理,體現了早期國家治理體系中的文書行政特征。

現代漢語中,“策籍”已不作為獨立詞彙使用,其語義範疇被“檔案”“典籍”“戶籍”等現代術語替代。但在研究古代制度史、文獻學時,該詞仍具專業價值,常用于指代出土簡牍文獻或傳世典章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

“策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策籍”亦作“筴籍”,由“策”(簡策,即竹簡書冊)和“籍”(簿籍,即記錄文書)組合而成,指古代用于記錄言論、事件的官方文書或檔案。例如《管子·君臣上》提到“符節、印玺、典法、筴籍”作為治理國家的工具,說明其具有規範制度的作用。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獻記載

    • 《韓非子·八經》中強調“言陳之日,必有策籍”,表明古代重要言論需通過文書存檔,以便事後驗證和參考。
    • 尹知章在《管子》注中解釋:“典法策籍,所以示之制也”,進一步說明其作為制度載體的功能。
  2.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官方政務記錄,如政策制定、事件記載等,屬于古代行政體系中的重要文書形式。

三、相關詞彙

四、注意點

部分資料(如)誤将“策籍”解釋為“謀劃策略”,實為混淆了“策”的動詞(謀劃)與名詞(簡策)用法。根據高權威性來源,應以“簿冊文書”為核心含義。

五、現代關聯

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研究古代制度或文獻的語境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管子》《韓非子》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迸雲變辭比肩而事此疆爾界打火店耽槃疊辦東抄西轉冬心豆腐乳兒話阜颠撫封改轍易途跟跖刮躁歸裡包堆孤潔黃溜溜鹄鸾膠囊蛟镡嘉羞赍汩機慧既濟精絕給事黃門久仰罽繡沮駭連枝并頭魯魯冒冒旅夢面斤明徽拍彈期集費蕲年宮親在起夜确執塞塵色叫僧伽彼升堂入室舌人仕祿受符手腳無措順從肆應擡愛天筆天文地理天祥同音無業遊民小鱗下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