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弓和箭。繳,系着生絲繩的箭。《孟子·告子上》:“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将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弓繳”是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字面解釋
“弓”指射箭的器械,“繳”特指系着生絲繩的箭。組合後,“弓繳”即指弓和箭,常用于古代射獵或作戰場景。
讀音差異
不同來源對拼音标注存在差異,如:
經典出處
出自《孟子·告子上》的《學弈》篇:“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鹄将至,思援弓繳而射之”。此句描述人分心于射獵,未能專注學習。
比喻意義
引申為力量衰退、能力無法施展,如“弓弦松弛,箭矢難發”。
“弓繳”本義為弓箭,後衍生出“力不從心”的抽象含義。其讀音以gōng zhuó為主流,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指向。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孟子》原文或權威詞典。
《弓繳》是一個漢字詞彙,指的是将弓搭上弦,并将拉弦的手指放松。
《弓繳》的部首是“弓”字旁,共有10個筆畫。
《弓繳》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李斯列傳》中,是描述春秋時期公輸般的故事。
《弓繳》的繁體字為「弓繳」。
在古代漢字中,《弓繳》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如《說文解字》中寫作「弓縞」或「彀席」。
1. 弓弦拉得緊緊的,迅速松開手指,箭隨即射出,這就是《弓繳》的技巧。
2. 他在射箭比賽中,快速進行《弓繳》,準确命中目标。
弓道、弓手、弓箭、弓弦、弓曲
弓發、放弓、松弓
搭弓、上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