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鼛鼓的意思、鼛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鼛鼓的解釋

(1).大鼓。古代用于奏樂。《淮南子·主術訓》:“當此之時,鼛鼓而食,奏《雍》而徹。” 高誘 注:“鼛鼓,王者之食樂也。”《鏡花緣》第八四回:“我用音樂:鼛鼓,蕭韶;文具:金簡,玉硯。”

(2).大鼓。古代用于役事。《詩·大雅·緜》:“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高亨 注:“鼛鼓,一種大鼓。在衆人服力役的時候,要打起鼛鼓來催動工作。”《宋書·樂志一》:“長丈二尺者曰鼛鼓,凡守備及役事則鼓之。”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記》:“門不施胥吏之席,耳不聞鼛鼓之召。” 清 唐孫華 《開河行》:“千鍬萬鍤聽鼛鼓,三丈河身八尺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鼛鼓是中國古代禮樂制度中的重要樂器,其名稱及功能在傳統典籍中有明确記載。根據《周禮·地官·鼓人》記載,鼛鼓特指用于役事召集的大型鼓具,“以鼛鼓鼓役事”,其聲洪亮可遠傳,主要用于官府召集民衆參與大型工程或軍事活動(來源:《周禮》)。

從形制特征分析,《漢語大詞典》定義鼛鼓為“長一丈二尺,鼓面直徑三尺”的特制大鼓,其尺寸遠超普通鼓類,需架設于專用木架(稱為“虡”)上敲擊。此類鼓具多髹朱漆,鼓身常飾雲雷紋,體現先秦禮器的莊重性(來源:《漢語大詞典》)。

文學典籍中亦存典型用例,《詩經·大雅·綿》載“鼛鼓弗勝”,描述周原營建宮室時鼛鼓聲震撼天地,連鼎沸人聲亦不能掩蓋其響,側面反映其在集體勞作中的指揮功能(來源:《詩經》)。東漢鄭玄注《周禮》時強調,鼛鼓與軍事用的“镗鼓”、祭祀用的“雷鼓”構成禮樂等級體系,凸顯周代“以音律節事”的治理思想(來源:鄭玄《周禮注》)。

網絡擴展解釋

“鼛鼓”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大鼓,其含義和用途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區分,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奏樂用途

  1. 樂器屬性
    鼛鼓作為宮廷或儀式中的重要打擊樂器,常用于奏樂場合。例如《淮南子·主術訓》記載“鼛鼓而食,奏《雍》而徹”,描述其在宴飨禮儀中的使用。
  2. 文獻例證
    清代小說《鏡花緣》提到“鼛鼓”與“蕭韶”并列,顯示其與禮樂文化的關聯。

二、役事用途

  1. 催動勞役
    在工程或集體勞動中,鼛鼓用于指揮節奏、督促工作。《詩經·大雅·緜》中“鼛鼓弗勝”即指築牆時鼓聲急促,形容工程浩大。
  2. 軍事與守備
    《宋書·樂志》記載鼛鼓用于“守備及役事”,唐代柳宗元《零陵三亭記》亦提到“鼛鼓之召”,表明其在軍事或公共事務中的信號作用。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淮南子》《詩經》及唐代詩文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寶笈報喜不報憂擦床才容超穎吃拳創意出月瘁心打彩丹紫嘎噔估客樂酣醉厚款火聚貨舟夾袋中人物尖嘴縮腮叽叽喳喳金搖菊部攫奪開揭來今老悴連陣臨淵羨魚戾氣貓頭筍媚谀秘籍鳴鞭鳴哮齧岸凝念袍铠炮頭飄輕耆耋挈壺覃敷起文三吓頭殺青生厭食噉石楗書笈松扉隨和宿柔铤素一天恩擿舉同狴弦吹現代化閑啧牙崄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