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鼛鼓的意思、鼛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鼛鼓的解釋

(1).大鼓。古代用于奏樂。《淮南子·主術訓》:“當此之時,鼛鼓而食,奏《雍》而徹。” 高誘 注:“鼛鼓,王者之食樂也。”《鏡花緣》第八四回:“我用音樂:鼛鼓,蕭韶;文具:金簡,玉硯。”

(2).大鼓。古代用于役事。《詩·大雅·緜》:“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高亨 注:“鼛鼓,一種大鼓。在衆人服力役的時候,要打起鼛鼓來催動工作。”《宋書·樂志一》:“長丈二尺者曰鼛鼓,凡守備及役事則鼓之。”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記》:“門不施胥吏之席,耳不聞鼛鼓之召。” 清 唐孫華 《開河行》:“千鍬萬鍤聽鼛鼓,三丈河身八尺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鼛鼓”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大鼓,其含義和用途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區分,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奏樂用途

  1. 樂器屬性
    鼛鼓作為宮廷或儀式中的重要打擊樂器,常用于奏樂場合。例如《淮南子·主術訓》記載“鼛鼓而食,奏《雍》而徹”,描述其在宴飨禮儀中的使用。
  2. 文獻例證
    清代小說《鏡花緣》提到“鼛鼓”與“蕭韶”并列,顯示其與禮樂文化的關聯。

二、役事用途

  1. 催動勞役
    在工程或集體勞動中,鼛鼓用于指揮節奏、督促工作。《詩經·大雅·緜》中“鼛鼓弗勝”即指築牆時鼓聲急促,形容工程浩大。
  2. 軍事與守備
    《宋書·樂志》記載鼛鼓用于“守備及役事”,唐代柳宗元《零陵三亭記》亦提到“鼛鼓之召”,表明其在軍事或公共事務中的信號作用。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淮南子》《詩經》及唐代詩文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鼛鼓(gāo gǔ)是一個多音字,有幾種不同的意思。根據上下文的不同,它可以表示鼓聲、打鼓的動作、鼓樂以及某些代表精神、力量和激情的特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鼛的部首是鼓,它的總筆畫數是9;鼓的部首是⻗,它的總筆畫數是8。 來源:鼛鼓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的樂器。它原本是一種特殊形狀的鼓,古時常用于宮廷音樂和祭祀儀式上。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也開始被用于表示其他帶有鼓聲或者打鼓動作的意義。 繁體:鼛鼓的繁體字是鼛鼓(gāo gū)。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鼛鼓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仍然是表示鼣鼓的意思。其中,“鼣”表示一種特殊形狀的鼓,“鼓”則表示鼓的一般意義。 例句:1. 他手上的鼛鼓聲震天響。 2. 感受到鼛鼓的節奏,我的心情變得興奮起來。 組詞:擊鼛、鼛鼓聲、鼛鼓樂團。 近義詞:鼓、擊鼓。 反義詞:無。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