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口絕言的意思、杜口絕言的詳細解釋
杜口絕言的解釋
猶言杜口無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阿逾陀國》:“昔以舌毀大乘,今以舌讚大乘,補過自新,猶為善矣,杜口絶言,其利安在?”參見“ 杜口無言 ”。
詞語分解
- 杜口的解釋 閉口。謂不言。《漢書·杜周傳》:“天下莫不望風而靡,自尚書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栗。”《北齊書·崔暹傳》:“至尊或多醉,太後尚不能緻言,吾兄弟杜口。” 宋 王禹偁 《柳贊善寫真贊》:“杜口
- 言的解釋 言 á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
網絡擴展解釋
“杜口絕言”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指閉住嘴巴、完全不說話的狀态,通常用于形容因理虧、無法辯駁或主動保持沉默的情形。近義詞為“杜口無言”。
2.結構與讀音
- 拼音:dù kǒu jué yán
- 結構:聯合式成語(ABCD型),感情色彩中性。
- 注音:ㄉㄨˋ ㄎㄡˇ ㄐㄩㄝˊ ㄧㄢˊ。
3.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記·阿逾陀國》。文中記載,世親菩薩因曾用言語毀謗大乘佛教,後醒悟并感歎:“舌為罪本,今宜除斷”,最終選擇“杜口絕言”以補過自新。
4.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賓語,表示因羞愧、悔過或無言以對而沉默。
- 例句:
“罪證俱在,他張口結舌,杜口絕言。”
5.相關成語
- 近義詞:杜口無言、緘口不言。
- 反義詞:滔滔不絕、口若懸河。
“杜口絕言”強調因特定原因主動或被動停止言語,既有自我反省的積極含義,也可描述理屈詞窮的窘态。其典故與佛教文化相關,增添了曆史深度。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杜口絕言 (Dù kǒu jué yán) 這個詞是指停止言語或保持沉默,不再說話的意思。它的字形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木”和“欠”,其中“木”表示木頭,而“欠”則表示欠缺。這兩個部首組合在一起,象征着将言語從木頭中抽取出來,即停止說話。根據筆畫數來計算,杜口絕言一共有16個筆畫。
《杜口絕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中。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它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整體意義相同。作為一個成語,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這個詞可以用在句子中來形容一個人停止說話,保持沉默。例如,“在緊張的會議上,他選擇了杜口絕言,靜靜地聽取了他人的意見。”這個例句清楚地表達了杜口絕言的含義。
除了杜口絕言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彙可以組成短語或表達類似的含義。例如,“閉口無言”意味着完全不說話,而“保持沉默”則表示不發表意見或觀點。這些詞彙可以作為杜口絕言的近義詞。
與杜口絕言相反的是“開口就言”,意思是經常說話或急于發表意見。這個短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偏愛言辭,經常表達自己的觀點。
總的來說,杜口絕言意味着停止言語,保持沉默。它的字形由兩個部首組成,有16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中。在句子中,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停止說話。除了杜口絕言,還有一些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用來表達類似的意思。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