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聞風遠遁 ”。
“聞風遠揚”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én fēng yuǎn yáng,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聽到一點風聲或消息就迅速逃到遠方,形容人因畏懼而提前躲避。
示例:
最早出自明代馮夢龍《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
“賈似道……隻說蒙古俱己威名,聞風遠遁。”
清代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五回也引用了此成語。
該成語與“聞風遠遁”同義,兩者均強調對風聲的敏感反應。需注意區分“聞風遠揚”與“聞風喪膽”(後者側重心理恐懼,而非行動躲避)。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聞風遠揚》的意思是指某個消息或傳聞因為其重要性和吸引力而傳播得非常廣泛和迅速。
《聞風遠揚》共包含了三個漢字,它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如下:
聞(門字旁、口),4畫
風(風字頭、行頭),9畫
遠(辵字邊、兒), 7畫
揚(扌字邊、羊),5畫
《聞風遠揚》來自于中國的成語典故。它源自《莊子·徐無鬼》中的記載,講述了一個關于傳聞傳播的故事。這個成語在後來被引申為形容消息傳播迅速、廣泛。
《聞風遠揚》的繁體字是「聞風遠揚」。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聞風遠揚》的古代漢字寫法為:
聞(門字旁、口),4畫
風(風字頭、行頭),9畫
遠(辵字邊、兒), 7畫
揚(扌字邊、羊),5畫
1. 這個小鎮的美食之美已經聞風遠揚,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品嘗。
2. 他的優秀表現迅速引起了老闆的關注,贊譽之聲聞風遠揚。
3. 這個公司的名聲因為************聞風遠揚,導緻業績下滑。
1. 聞名:指某個人或事物因為其出色或特别而被廣泛熟知。
2. 風靡:指某種事物或風氣因為其流行而被廣泛接受和追捧。
3. 遠播:指某個聲音、消息或節目從一個地方傳播到較遠的地方。
1. 名揚四海
2. 風行一時
3. 勢如破竹
1. 封閉傳播
2. 未傳之事
3. 極少流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