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伍;軍隊。《新唐書·曹華傳》:“ 華 雖出戎伍,而動必由禮。” 明 邵璨 《香囊記·授诏》:“三千隊中,我飛騎偏驍勇,戎伍慣直前鋒。”《清史稿·禮志九》:“皇祖行圍,既裨戎伍,復舉政綱。”
“戎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單字分解:
曆史用例:
現代漢語中,“戎伍”屬書面語,常見于曆史、文學領域,口語中多用“軍隊”“行伍”替代。例如:“他出身戎伍,行事雷厲風行。”
如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新唐書》《清史稿》等文獻。
戎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戈”和“亻”。
“戈”是一個獨體字,用來指代古代的兵器,即長矛或戈兵。
“亻”是一個變體字,表示人類。在漢字中,它通常用于表示與人有關的事物或概念。
戎伍的構成部首戈和亻都有較多的筆畫。
“戈”字的筆畫順序為:橫、撇、捺、橫。
“亻”字的筆畫順序為:豎、撇。
戎伍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用來指代軍伍、戰隊或行軍隊伍。
繁體字“戎伍”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演變。據可考證的古代文獻記載,戎伍的古代漢字寫法為“戎亍”,表示的仍是戰隊或軍隊。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了戎伍這個詞在句子中的使用:
1. 士兵們整齊有序地列隊行進,組成一支龐大的戎伍。
2. 在嚴寒的冬天,戎伍中的士兵們依然堅守崗位,保護着國家的邊境。
3. 敵軍向我方的戎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戎伍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組或合成詞,例如:
1. 戎伍整齊(形容戰隊或軍隊的隊伍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2. 形成戎伍(指軍隊按照編制結構組織起來)
近義詞:軍隊、軍伍、戰隊
反義詞:敵伍、敵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