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婦的自稱。 元 無名氏 《小孫屠》戲文第十出:“待老媳婦叫過 小孫屠 出來問他則個。”《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教授問:‘婆婆高壽?’婆子道:‘老媳婦犬馬之年,七十有五。’”《醒世恒言·鬧樊樓多情周勝仙》:“ 王婆 對着女孩兒道:‘老媳婦卻理會得這病。’”
“老媳婦”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中文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在古代文學和口語中,“老媳婦”還作為老婦人的自稱,常見于元明時期的戲曲、小說。例如:
“媳婦”本身有三種含義:①兒子的妻子;②妻子;③泛指已婚女性。而“老媳婦”在“媳婦”基礎上疊加了年齡特征或性格特征,需根據語境判斷具體指向。
總結來看,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既可指代年長兒媳或老婦自稱,也可用于性格比喻。如需進一步考證古代用例,可參考《醒世恒言》《元史》等文獻來源。
《老媳婦》是一個中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婆婆對兒媳婦的稱呼,具有一定的貶義。它指的是一個婆婆對兒媳婦的評價,認為她花錢不夠節約、做事不夠順心、不尊重婆婆等。這個成語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很常見。
《老媳婦》的拆分部首是老、媳和婦,分别對應着老漢字的人部首和女部首。它的筆畫總數為17畫,老4畫,媳9畫,婦4畫。
《老媳婦》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明代小說《紅樓夢》中。在小說中,賈母對賈琏的媳婦王熙鳳有着一些不滿和抱怨,因此用了這個成語來形容王熙鳳。後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在口語和文學作品中都能見到。
《老媳婦》的繁體寫法為《老媳婦》。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老媳婦》這個成語在古時候的寫法為《老婿老女》,其中“老”代表“老”,“婿”代表“婿婦”,“女”代表“妻子”。這些字的形狀和現代的寫法略有不同。
1. 婆婆經常抱怨她的兒媳婦,總說她是個典型的《老媳婦》。
2. 她的婆婆總是對她挑三揀四,經常抱怨她不夠勤快,真是個個典型的《老媳婦》。
娘婿、媳婦、中老年婦女、兒媳婦、老公媳婦
懶媳婦、婆媳關系緊張、難相處的媳婦
好媳婦、賢妻良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