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副末的意思、副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副末的解释

(1). 宋 杂剧、 金 院本的脚色。从参军戏中的苍鹘演变而来。任务是烘托发挥“副净”所制造的笑料。 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嘉祐三年)》:“正如杂剧人,上名下韵下来,须勾副末接续尔。”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剧中……副浄色发乔,副末色打浑,又或添一人装孤。”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院本名目》:“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鶻。”

(2). 元 杂剧中居次要地位的末。 元 无名氏 《碧桃花》楔子:“副末扮 张道南 引浄 兴儿 上。”

(3). 宋 元 南戏和 明 清 传奇演出开场时向观众介绍剧情概要的角色,兼做杂差。 明 高明 《琵琶记·副末开场》:“第一齣,副末开场。”《儒林外史》第十回:“唱完三齣头,副末执着戏单上来点戏。”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副末”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个重要行当,其含义和职能在不同时期有所演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起源与早期职能(宋金时期)

副末最早出现在宋杂剧、金院本中,由参军戏中的“苍鹘”角色演变而来。其核心任务是配合“副净”制造喜剧效果,通过插科打诨烘托笑料,形成“副净发乔,副末打诨”的表演模式。

二、元杂剧中的发展

在元杂剧中,副末成为次要的末角,常扮演配角或功能性人物。例如《碧桃花》中“副末扮张道南”即属此类,地位低于正末但仍有独立戏份。

三、南戏与传奇中的转型

宋元南戏至明清传奇时期,副末职能发生显著变化:

  1. 开场引导:在演出前以“家门大意”形式向观众介绍剧情概要(如昆剧中的“副末开场”)。
  2. 杂务职能:兼管道具摆放、点戏等后台工作,《儒林外史》第十回描写“副末执戏单点戏”即为此类。
  3. 角色扮演:偶尔仍参与剧情,但重要性降低。

补充说明

以上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国传统戏曲行当体系的复杂性,副末从单纯的喜剧配角,逐渐发展为兼具引导叙事与后台职能的多面行当。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中文字数计数:共506个字>

副末(fù mò)的意思

副末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或特定情况下发生的事件或情况。它可以用来描述某些辅助性的行动、事物或情节。

副末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副末的拆分组成部分是“负”和“末”。其中,“负”是副末的部首,表示与负面、反面相反的意思;“末”是副末的偏旁部首,它表示末尾或结束。副末共有六画。

副末的来源和繁体

副末源于古代汉字,早在古代文字中就有此字,具体的起源已无法考证。在繁体字中,副末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副末的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只是笔划的书写方式略有差异。古时的副末看起来更加古拙而有韵味。

副末的例句

1. 他非常热心,总是愿意在工作中提供副末帮助。

2. 这个故事的副末情节令人久久回味。

副末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副末帮助、无副末业绩、大显副末

近义词:副手、配角、次要

反义词:主角、重要、关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