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幹礙的意思、幹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幹礙的解釋

[concern,hinder] 幹連;牽連;妨礙

幹礙前程

這人莫不與林教頭身上有些幹礙?——《水浒傳》

詳細解釋

妨礙;關涉。 三國 蜀 諸葛亮 《正議》:“況以數十萬之衆,據正道而臨有罪,可得幹礙者哉!” 宋 張載 《經學理窟·詩書》:“民雖至愚無知,惟於私己然後昏而不明,至於事不幹礙處則自是公明。”《水浒傳》第十四回:“初時又不認得管營,向後我将按酒入去,隻聽得差撥口裡訥出一句‘ 高太尉 ’三個字來,這人莫不與 林教頭 身上有些幹礙?”


同“ 幹礙 ”。 明 唐順之 《牌》:“其近城房屋,苟非 倭 患逼近,及與城垣委實幹礙,不許輕易折毀,使民無所栖。” 魯迅 《且介亭雜文·買<小學大全>記》:“藏書和别項著作,實在不少,但其實也并無什麼幹礙之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幹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阻礙、妨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解釋

  1. 阻礙性
    表示某種外部條件或内部問題對行動、計劃産生的負面影響,如《水浒傳》中提到“莫不與林教頭身上有些幹礙”,即指牽連或妨礙。
  2. 關聯性
    在古漢語中也可指“關涉、牽連”,如宋代張載所述“事不幹礙處則自是公明”,強調與某事無關聯。

三、使用場景


四、延伸對比


如需更全面的古文例證或用法分析,可參考權威詞典(如、3、8)。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礙的意思

「幹礙」是一個表示阻礙、妨礙的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幹礙」由「幹」和「礙」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幹」的拆分部首為「工」,總共有三畫;「礙」的拆分部首為「石」,總共有石」,總共有13畫。

來源

「幹礙」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出現在明代王宏的《蜀中名山記》一書中。在此之前,古人一般使用「幹涉」、「妨礙」等詞語來表示相同的意思。

繁體

「幹礙」的繁體字為「幹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幹礙」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一種可能的寫法是「幹礙」,其中的「幹」與「幹」意義相同;另一種可能的寫法是「乾礙」,其中的「乾」亦表示「幹」。

例句

1. 他的無理要求幹礙了我們的工作進度。
2. 這個麻煩事情讓我感到幹礙重重。
3. 老闆的忽然決定給公司的發展幹礙了原有的計劃。

組詞

1. 阻礙
2. 妨害
3. 阻撓
4. 阻攔
5. 阻隔

近義詞

1. 阻礙
2. 妨礙
3. 妨害
4. 阻擾
5. 阻撓

反義詞

1. 促進
2. 順利
3. 便利
4. 促成
5. 協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