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首而聽。 明 劉基 《感懷》詩之一:“仰觀河漢流,俯聆鶗鴂鳴。”
俯聆是漢語複合動詞,由“俯”(低頭)和“聆”(傾聽)組合而成,本義指低頭傾聽,引申為謙遜、專注地聽取意見或教誨。以下是詳細釋義與例證:
俯
《說文解字》釋為“低頭也”,表示身體向下彎曲的動作,隱含恭敬之意(如“俯首”)。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卷九(中華書局影印本)。
參考鍊接:說文解字線上檢索(中國文字博物館)
聆
《玉篇·耳部》注“聆,聽也”,強調專注接收聲音信息(如“聆聽”)。
來源:顧野王《玉篇》(宋刻本影印),台灣中央研究院“漢字網絡”數據庫。
參考鍊接:漢字源流
核心義:躬身傾聽,體現謙卑受教的态度。
例:《淮南子·說林訓》:“俯而聆之,不可名狀。”(躬身細聽,難以描述其聲)
來源:劉安《淮南子》,中華書局點校本。
引申義:
來源:《宋史·職官志》載地方官職責“俯聆民情”。
來源:朱熹《朱子語類》卷十三論求學态度。
《漢語大詞典》(第11卷,第213頁):
“俯聆:低頭傾聽。多指謙恭受教。”
出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
參考鍊接:漢語大詞典數據庫(需訂閱)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400頁):
标注為書面語詞,釋義“恭敬地聽取”。
出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參考鍊接:商務印書館官網
“玄日夜俯誦仰思,未嘗怠倦。”(鄭玄謙恭誦讀、思考)
注:“俯誦”與“俯聆”構詞法相通,均表恭敬求學。
來源: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教育部《義務教育常用詞表(草案)》将“聆聽”列為二級詞彙,其複合詞“俯聆”適用于正式書面語境,如公文、學術寫作中表達謙遜态度。
來源: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現代漢語常用詞表(草案)》,2008年。
參考鍊接:教育部語用司
例句示範(楷體标注):
學者當俯聆百家之言,方能兼容并蓄。——《國學概論》(錢穆著)
“俯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現代漢語中,“俯聆”多保留在詩詞、文言色彩較濃的文本中,日常口語較少使用,但可用于強調謙遜态度(如“俯聆專家指導”)。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或具體用法,可參考《劉基文集》或古漢語詞典。
白雲山白粥堡壁剝折并流燦燦場期超類絶倫赤瘕垂泣徂來燈盌渡杯對景挂畫肥茂肥豬拱門富才富春山缟冠供頓夬決規例國粹過景裹骽顧享火泉箭竿蛟绡紗解額介紹所機算糾缪擊應燎祡琳阙螺印杪曶泥古輕淳青鳥氣息奄奄乞援七輿大夫栖志權智卻老先生日長至試制收賄四照孫子探報特奇聽伺退那溫清定省悟言下丹田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