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缪的意思、糾缪的詳細解釋
糾缪的解釋
纏繞絞結。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九》:“泉之溢處,俱從樹根石眼糾繆中出。”
糾正謬誤。繆,通“ 謬 ”。 明 何景明 《壽許司馬》詩:“觸邪持豸角,糾繆逆龍鱗。”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五:“ 劉壯輿 嘗摘 歐陽公 《五代史》之訛誤為糾繆,以示 東坡 。”
詞語分解
- 糾的解釋 糾 (糾) ū 纏繞:糾纏。糾紛。 矯正:糾偏。糾正。 集合(含貶義):糾合。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缪的解釋 缪 (繆) ó 〔綢缪〕見“ (繆)綢”。 缪 (繆) ù 〔妣缪〕錯誤。 〔缪巧〕計謀,機智,如“豈有他缪缪,陰陽不能賊?” (繆) 缪 (繆) à 姓。 缪 (繆) ù 古同“穆”,恭敬。
網絡擴展解釋
“糾缪”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纏繞絞結
指物體或線條相互纏繞、糾結的狀态。例如明代徐弘祖在《徐霞客遊記》中描述泉水“從樹根石眼糾繆中出”,即用此意。
-
糾正謬誤
“缪”通“謬”,意為糾正錯誤。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如成語“繩愆糾缪”,表示修正過失和錯誤。例如明代何景明《壽許司馬》詩中的“糾繆逆龍鱗”,即指直言進谏、糾正錯誤。
二、用法與例句
- 本義用法(纏繞):
“泉之溢處,俱從樹根石眼糾繆中出。”(《徐霞客遊記》)
- 引申義用法(糾錯):
“貞觀以來,繩愆糾缪,魏征之功也。”(曆史典故)
三、相關拓展
- 通假字說明:
“缪”在“糾缪”中讀作“miù”,通“謬”,需注意與“綢缪”(讀móu,意為修繕)區分。
- 文化背景:
古代常用“糾缪”形容官員監察職責,如“觸邪持豸角”中的“豸角”象征公正。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出處或完整文獻,可參考《徐霞客遊記》《明史》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糾謬(jiū móu)這個詞在中文中表示糾正、指正。它由“纟”和“呆”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纟”表示糾纏、纏繞的意思,“呆”表示智力停滞、不開動的意思。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字,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繁體字中,糾謬的寫法是「糾謬」。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糾謬的寫法有所改變,例如,有時候會将“纟”寫成“糸”,将“呆”寫成“心心”。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們需要糾謬以确保準确無誤的結果。
2. 他是一個糾謬他人的專家。
3. 這本書對于糾正一些常見錯誤非常有幫助。
一些相關的詞語包括糾正、糾纏、糾結,作為近義詞,它們表達了類似的概念。反義詞可以是錯誤、謬誤等,它們表示與糾謬相反的意思。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