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簠粱的意思、簠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簠粱的解釋

盛在簠中的飯食。《儀禮·公食大夫禮》:“賓北面自間坐,左擁簠粱,右執湆以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簠粱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由“簠”和“粱”兩個單字組成,需分别釋義後理解其整體含義:

  1. 簠(fǔ)

    指古代祭祀或宴飨時盛放黍、稷、稻、粱等谷物的方形器皿,多以青銅或竹木制成。《周禮·天官·舍人》載:“凡祭祀,共簠簋。”鄭玄注:“方曰簠,圓曰簋。”其形制為長方形,有蓋,蓋與器身形狀相同,合則一體,分則為兩器,象征“天圓地方”的禮制觀念(參考《周禮注疏》)。

  2. 粱(liáng)

    本義為優良的小米,後泛指精細的糧食。《詩經·小雅·黃鳥》有“黃鳥黃鳥,無集于桑,無啄我粱”之句,此處“粱”即指上等小米。古代“粱”與“稻”并稱,屬貴族主食,如《禮記·曲禮下》所言:“歲兇,年谷不登……大夫不食粱。”

複合義“簠粱”

指盛放于簠中的精米,特指祭祀或禮儀場合所用的優質谷物。此詞濃縮了古代禮器與農作物的關聯,如《儀禮·聘禮》記載“簠粱”為宴賓之禮的組成部分,體現“器以藏禮”的文化内涵。其深層含義不僅涉及物質載體,更承載“敬天祭祖”“重農貴粟”的傳統倫理(參考《說文解字注》“簠”字條及《禮記正義》)。

文化引申

“簠粱”象征禮制社會的物質與精神雙重秩序:


參考文獻

  1. 《周禮注疏》·鄭玄(漢)
  2. 《詩經集傳》·朱熹(宋)
  3. 《禮記正義》·孔穎達(唐)
  4.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清)
  5. 《儀禮·聘禮》·佚名(先秦)
  6. 《孔子家語》·王肅(魏)

網絡擴展解釋

“簠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義、引申義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1. 字面含義
    簠(fǔ)是古代祭祀或宴飨時盛放黍、稷、粱、稻等糧食的長方形青銅器皿,具有對稱的蓋與器身()。粱指優質谷物,如黃粱、膏粱,代表精美食材。因此,“簠粱”字面指盛放在簠中的珍貴飯食,如《儀禮·公食大夫禮》記載“左擁簠粱,右執湆以降”()。

  2. 引申含義
    在古代文化中,“簠粱”因與祭祀、禮儀相關,逐漸衍生出象征高尚品德與才能的比喻義。例如,成語中用它贊美人的才華出衆或德行珍貴()。

  3. 使用場景

    • 形容珍貴資源:如“國之簠粱”指國家重要財富。
    • 贊美人物:如“先生乃學界簠粱”,表示學術造詣深厚。
    • 文學修辭:常見于古典文獻或正式文體中,強調事物的尊貴性。

注意:現代漢語中,“簠粱”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文化語境,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按實百徑榜帖北貨車旅費宸奎叢錯麤莽锉刻誕告捯騰鵝包反掩諷職剛忍梗穢公害怪嫌乖迂光啓谷碌碌和諧谹誼話尾鹘侖吞魂懾色沮架空螹胡箋花浸淩金桃錦繡江山就閑寬宏列斷哢吭泌瀄嫩緑牌九爬犁钤幹乾焦傾沒乞師七月熱渴三寫易字扇傘山莊繩橛之戲蝕耗釋愦十義說三道四澍雨湯羅貪昧天下大勢投化相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