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帖的意思、榜帖的詳細解釋
榜帖的解釋
(1).官府的告示。 唐 李骘 《徐襄州碑》:“與 韋宙 僕射為元從押衙,齎榜帖先至 江西 ,安存百姓。”
(2).科舉錄取的報帖或揭示的名單。 宋 陳繼儒 《太平清話》卷四:“ 宋 朝 吳郡 士登科者,始于 龔識 ,其家居 昆山 黃姑 ,猶藏登第時金花榜帖,乃用塗金紙,闊三寸,長四寸許。”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四:“時第一名 畢漸 ,當時榜帖,偶然脫去漸字旁點水,天下遂傳名雲 畢斬 。”
詞語分解
- 榜的解釋 榜 ǎ 張貼出來的文告或名單:榜帖(官府的公告)。紅榜。張榜。光榮榜。榜文。發榜。榜眼(科舉時代稱殿試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榜書(原指寫在宮阙門額上的大字,後泛指招牌一類的大型字)。 榜 à 搖船的
- 帖的解釋 帖 è 學習寫字時摹仿的樣本:碑帖。字帖。畫帖。 帖 ě 便條:字帖兒。 邀請客人的紙片:帖子。請帖。 寫着生辰八字的紙片:庚帖。換帖。 量詞,用于配合起來的若幹味湯藥:一帖中藥。 帖 ē 妥適:
網絡擴展解釋
“榜帖”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官府的告示
指古代官方發布的用于曉谕百姓的公告或文書。例如唐代李骘在《徐襄州碑》中提到“齎榜帖先至江西,安存百姓”,說明榜帖在行政通知中的實際應用。
二、科舉錄取的名單或報帖
特指科舉時代公布錄取結果的文書或名單。宋代文獻如《太平清話》《獨醒雜志》均有記載,描述榜帖為塗金紙制成的報帖,用于公示及第者信息。
補充說明
- 使用場景: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體現古代行政與科舉制度的特點。
- 注意: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榜樣與帖子的結合”,但此說法缺乏古籍依據,建議以傳統釋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榜帖(bǎng tiě)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貼在榜上的帖子或公告。它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片(piàn),總共有9個筆畫。
榜帖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帖貼文化。在過去,人們常常将重要的通知、公告或名單貼在榜上供人浏覽。這些貼在榜上的帖子被稱為榜帖。
在繁體字中,榜帖的寫法為:榜帖(bǎng tiě)。
古時候,榜帖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沒有明确的古代文字記錄,具體的古代寫法無法确定。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将他的成績貼在班級的榜帖上。
一些與榜帖相關的詞彙有:榜單(bǎng dān)、名帖(míng tiě)、告示(gào shì)、通告(tōng gào)等。
榜帖的近義詞可能包括:公告(gōng gào)、通知(tōng zhī)、告示等。
榜帖的反義詞可能包括:私密信息、保密文件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