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累的意思、俘累的详细解释
俘累的解释
俘获捆绑;俘掳。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然此等皆戕杀已降,俘纍老弱,困弊腹心,而取空虚无用之地以谓武功。” 宋 陆游 《南唐书·朱元传论》:“ 元 降,诸将束手无策,相与为俘纍以去。” 清 黄宗羲 《太垣靳公传》:“国家新造,攻城略地,俘累即为军赏,斩刈首馘之餘,汨没於奴隶。”
词语分解
- 俘的解释 俘 ú 打仗时被擒的敌人:俘虏。战俘。遣俘。 打仗时擒住敌人:俘获。被俘。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 累的解释 累 é 〔累累〕.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 〔累赘〕.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累”;.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累”(“ 赘”均读轻声)。 乏
网络扩展解释
“俘累”是一个汉语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一、成语含义(身心疲惫的比喻义)
- 基本含义:指被俘虏后身心俱疲的状态,引申为因压迫或困境导致的身心双重痛苦。
- 使用场景:多用于文学或口语中,描述人处于极度疲惫、无法摆脱困境的状态。例如:“长期高压工作让他如陷俘累。”
二、字面含义(古籍中的动词用法)
- 本义:指“俘获并捆绑”,常见于古代文献,强调军事行动中的掳掠行为。
- 古籍例证:
- 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提到“俘累老弱”,批评战争中对弱势群体的伤害。
- 陆游《南唐书·朱元传论》记载“相与为俘累以去”,描述战败被俘的场景。
三、补充说明
- 读音与结构:拼音为fú lèi,由“俘”(俘虏)和“累”(拖累)组合而成,兼具动作与结果的双重含义。
- 现代使用:作为成语的比喻义更常见,而字面含义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代张方平谏用兵书》等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俘累》这个词来自于汉语,意思是被俘虏后精神疲惫、疲惫不堪的状态。它的拆分部首是「亻」和「田」,拥有8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当士兵被敌人俘获后,他们常常身心疲惫,无法再继续抵抗。所以在使用这个词时,可以形容一个人在身心上经历了巨大的压力和疲劳。
《俘累》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也与现代相同,没有发生变化。
一些例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例如:
1. 他数天未合眼,身心俘累。
2. 战士们在长时间的作战后,被俘虏后都显得十分俘累。
与《俘累》有关的组词有「俘虏」、「疲惫」、「压力」等。这些词都与被俘后的身心状态有关,可以一起使用。
《俘累》的近义词可以是「疲劳」、「精疲力竭」、「筋疲力尽」等。这些词都描述了一个人精神和身体上的疲乏状态。
反义词方面,与《俘累》相对的词可以是「精力充沛」、「旺盛」、「有活力」等。这些词形容了一个人精神焕发、精力旺盛的状态。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随时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