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俘掠的意思、俘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俘掠的解釋

俘獲搶劫。《舊唐書·李密傳》:“入 東都 ,俘掠居人,燒 天津橋 。”《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二年》:“時 河東 州縣,俘掠之餘,未有倉廪,人情恇擾,聚入城堡,徵斂無所得,軍中乏食。”《新五代史·雜傳·孟方立》:“ 晉 數遣 李存孝 等出兵以窺 山東 ,三州之人俘掠殆盡,赤地數千裡,無復耕桑者累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俘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戰争或沖突中“俘虜人口”并“劫掠財物”的雙重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由“俘”(俘虜)和“掠”(搶奪)組成,指在軍事行動中既捕獲敵方人員,又搶奪財物資源的行為。例如《舊唐書》記載李密軍隊“入東都,俘掠居人,燒天津橋”,體現了對平民的擄掠。

  2. 曆史語境
    常見于史書對戰争暴行的描述,如《資治通鑒》提到唐初河東地區因戰亂“俘掠之餘,未有倉廪”,導緻民生凋敝,反映了其破壞性。

  3. 與相似詞的區别

    • 俘虜:僅指抓獲人員,不涉及財物。
    • 掠奪:側重搶奪物資,可能不包含擄人。 “俘掠”則兼具兩者,如《新五代史》記載孟方立轄區被“俘掠殆盡,赤地數千裡”,強調人財皆失的慘狀。
  4. 現代使用
    該詞現已罕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雙重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舊唐書》《資治通鑒》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俘掠》一詞常用于描述戰争、沖突或敵對行動中的擄掠或俘獲行為。下面是有關該詞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該詞包含兩個部首,分别是“亻”和“扌”,其中“亻”表示人,而“扌”表示手。根據筆畫統計,該詞總計包含了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俘掠》的簡體漢字形式來源于繁體字“俘掠”,而繁體字形式則更接近于字形的原始形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使用“俘”時,該字的形狀類似于一個人背着另一個人。而“掠”字則由“扌”部首表示手,下面則是象征行動的“寸”字,整體意味着用手去行動。

例句

1. 在戰争中,敵軍常常會俘掠對方的士兵。 2. 掠奪者擁有強大的力量,能夠俘獲整個村莊的居民。 3. 那個國家不斷俘掠附近地區的資源,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組詞:俘虜、擄掠、俘獲等。 - 近義詞:掠奪、劫掠、搶奪等。 - 反義詞:釋放、拯救、保護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