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老人齒落後複生之細齒。《爾雅·釋诂上》:“黃髮、齯齒、鮐背、耇老,壽也。” 郭璞 注:“齯齒,齒堕更生細者。” 宋 張師錫 《老兒詩五十韻》:“雞皮塵漸漬,齯齒食頻填。” 清 恽敬 《與耒卿書》:“家母生齯齒,髮落復生,可喜之至。”
(2).借指老人。 漢 焦贛 《易林·複之家人》:“綏我齯齒。”
“齯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年齡和長壽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齯齒”指老年人的牙齒,常用來象征高壽或年長之人。根據《說文解字》,“齯”的本義即“老人齒”,而“齯齒”可理解為“壽高者”或“年壽高的人”。
文獻來源與用法
字形結構
“齯”為形聲字,由“齒”作形旁、“兒”作聲旁(“兒”古音與“倪”相近),體現了漢字造字中形聲結合的典型特征。
相關詞彙辨析
需注意與“齵齒”(牙齒參差不齊)、“龃齒”(不協調)等詞區分,這些詞雖字形相近,但意義不同。
總結來說,“齯齒”是古漢語中描述老年人牙齒的詞彙,承載着長壽的文化寓意,常見于經典文獻中。
《齯齒》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于形容個人咬牙切齒、怨恨不平等情緒。
《齯齒》的部首是齒,共有12個筆畫。
《齯齒》源于《史記·卷五十五:李斯列傳》,原意是敦厚的牙齒。到了後來,這個詞開始被用來形容反感、憤怒的情緒。在繁體字中,齯齒保持了相同的形态。
在古代,齯齒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寫出。如《康熙字典》中的古字形為「齠齧」。
1. 他經過那家公司時,齯齒地望着那個之前拒絕他的經理。
2. 小王聽到老闆的決定後,齯齒地說:“一直以來,我都是最努力的。”
齒牙、齒輪、齒列。
怨恨、憤怒、不滿。
欣喜、滿足、寬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