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倫的意思、敦倫的詳細解釋
敦倫的解釋
(1).謂敦睦人倫。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好惡敦倫,無傷惡之心,無隱忌之志……故其心舒。”《明史·職官志二》:“務各期以敦倫善行,敬業樂羣,以修舉古樂正,成均之師道。” 清 鈕琇 《觚賸·兩大文章》:“況皇上至聖至仁,以 堯 舜 之道治天下,敦倫厚俗,遠邁前朝。”
(2).指閨房之事;房事。 明 于慎行 《<顔氏家訓>後叙》:“夫其言閫以内,原本忠義,章敍内則,是敦倫之矩也。”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真賞難逢》:“世俗以夫婦之事為敦倫。” 魯迅 《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我想,這和時而‘敦倫’者不失為聖賢,連白天也在想女人的就要被稱為‘登徒子’的道理,大概是一樣的。”
詞語分解
- 敦的解釋 敦 ū 厚道,笃厚:敦樸。敦厚。敦實。 誠心誠意:敦聘。敦請。 督促:“使虞敦匠”。敦勸。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倫的解釋 倫 (倫) ú 輩,類:無與倫比。不倫不類。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倫。天倫。倫常。 * 。 條理,次序:倫次。倫類(a.條理;b.同類)。 姓。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敦倫”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及文化背景:
一、基本含義
-
敦睦人倫(本義)
指促進家庭和社會倫理關系的和睦,強調遵循儒家傳統倫理規範,如父子、夫妻、兄弟等關系的和諧。例如《儒林外史》中“好友敦倫”即指人際交往的和諧。
-
夫妻房事的隱稱(引申義)
後特指夫妻之間的性行為,又稱“行周公之禮”。典故源自西周周公制定婚俗“七禮”,其中“敦倫”是指導新婚夫婦依禮行事的環節。
二、曆史典故與用法
- 周公之禮的由來:西周初年,周公為整饬民風制定婚姻七禮(納采、問名等),通過親身演示指導新人,故後人将夫妻之事雅稱為“行周公之禮”或“敦倫”。
- 文化隱晦性:古人視此事為神聖的傳嗣行為,需遵循禮儀,如漢代陳伯敬行房前查黃曆、通禀妻子的例子。
三、佛教文化中的延伸
在佛教語境中,“敦倫”更強調責任與教育:
- 孝親敬長:作為基本倫理義務;
- 善教兒女:培養子女成為賢良之人,視為“敦倫之大者”,認為這是社會太平的基礎。
四、現代用法注意
- 學術文獻:多采用“敦睦人倫”的本義。
- 文學/口語:可能隱指夫妻之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 文化差異:避免與“倫敦”混淆(提及相關誤讀案例)。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倫(dūn lún)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優秀的、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它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和木(木頭),總共有11個筆畫。敦倫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它的繁體字形為「敦倫」。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但敦倫的基本字形并沒有太大改變。我們可以通過古籍來了解更多古代漢字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敦倫的例句:
1. 他是一個非常敦倫正直的人。
2. 敦倫的行為令人欽佩。
敦倫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一些詞語,例如:
1. 敦倫友誼:指高尚而真誠的友誼關系。
2. 敦倫品德:指優秀的道德品質。
近義詞包括:高尚、崇高、端正、正直等,它們都表示道德高尚或行為正确的意思。
反義詞的選擇取決于具體語境,一些可能的反義詞包括:邪惡、堕落、卑鄙等,它們表示與敦倫相對立的概念。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