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釜鼓的意思、釜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釜鼓的解释

釜和鼓。古代量器名。《管子·枢言》:“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釜鼓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容量计量单位,主要用于衡量谷物等粮食,常见于先秦至汉代的文献记载。其具体含义与演变如下:


一、作为复合容量单位

“釜鼓”并非单一器物,而是由“釜”和“鼓”两种容量单位组合而成:

  1. 釜(fǔ)

    古代量器名,亦作“鬴”。《周礼·考工记》载:“量之以为鬴,深尺,内方尺而圜其外。” 其标准容积为六斗四升(约合今120升),主要用于量粟米。在齐国量制中,一釜等于四区(每区1.6斗),是官府征收赋税的重要基准。

  2. 鼓(gǔ)

    原指大型乐器,后引申为量器单位。《礼记·曲礼》有“献米者操量鼓”之句,郑玄注:“鼓,量器名。” 一鼓通常等于十斛(即100斗),多用于大宗粮食计量。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遂赋晋国一鼓铁”,杜预注:“鼓,量名,容四钧(约30公斤)”。


二、历史文献中的实际用例

  1. 经济制度中的运用

    《管子·轻重甲》记载:“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反映釜鼓作为衡量社会财富的尺度。在齐国“官山海”政策中,盐的专卖常以“釜鼓”计量,如“盐百升而釜”。

  2. 量制演变与地域差异

    战国时期各国量制不一:

    • 齐国:1钟 = 10釜,1釜 = 4区(《左传》杜预注);
    • 陈氏(田齐):改制为1釜 = 5区,以争取民心(《左传·昭公三年》)。

三、单字释义溯源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釜""鼓"词条
  2. 《周礼注疏》(郑玄注,贾公彦疏)
  3. 《管子校注》(黎翔凤撰,中华书局)
  4. 《左传译注》(李梦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釜鼓”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基本含义(量器)

  1. 字面解释
    “釜”是古代炊具(类似锅),“鼓”为打击乐器,但在此语境中,“釜鼓”合指古代两种量器。根据《管子·枢言》记载:“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意为当量器装满时,人会用工具刮平;而人的欲望若过满,则需天意来平衡。

  2. 历史背景
    作为量器,“釜”和“鼓”可能分别用于计量粮食或液体,但具体容量标准因朝代不同有所差异。这一用法多见于先秦文献,反映古代社会的度量制度。

二、引申含义(成语)

部分词典提到“釜鼓”可形容声势浩大、热闹非凡的场景,例如庆典、市场等。其起源与传说相关:相传古人钟离牧善吹笛,笛声引来众人围观,后用“釜鼓之音”比喻喧闹场面,逐渐演变为成语。

三、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管子》原文或古代度量衡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哀怆百戏本性难移笔者驳乱不秀气侧枝揣较疮疡触禁犯忌村圃贩运封缸港府官次光圈閈闳阖阊贺迁黄垆轘磔回邪捡场甲乙膏京胡棘突跨厉里仁流伍六先生丽质龙华会驴骡慢物民庸内容空洞平射炮朴斫之材牵经引礼千人踏启祯驱羊旧节桑薪僧房生荣没哀释梵十室九匮食盐受戮肃白探寻慝礼天下脊头拳亡情文谟鲜肥详谛先请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