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丘的意思、浮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丘的解釋

(1).即 浮丘公 。《文選·郭璞<遊仙詩>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李善 注引《列仙傳》:“ 浮丘公 接 王子喬 以上 嵩高山 。” 唐 李白 《鳳笙篇》:“莫學吹笙 王子晉 ,一遇 浮丘 斷不還。”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相公見寄》詩:“何時得把 浮丘 袖?白日将昇第九天。” 宋 司馬光 《遊仙曲》之二:“何時得接 浮丘 袂,滄海橫飛萬餘裡。”參見“ 浮丘公 ”。

(2).複姓。 漢 有 浮丘伯 。見《漢書·儒林傳·申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浮丘”一詞主要有以下含義,結合不同語境可作如下解釋:

一、神話人物:浮丘公

  1. 來源與身份
    浮丘公是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常見于道教及文學典籍。據《列仙傳》記載,他曾接引王子喬登上嵩高山。唐代詩人李白《鳳笙篇》中“莫學吹笙王子晉,一遇浮丘斷不還”即以浮丘公暗喻仙緣。

  2. 文學意象
    浮丘公常作為“仙人”或“隱逸”的象征,如劉禹錫《酬令狐相公見寄》中“何時得把浮丘袖?白日将昇第九天”,借其表達超脫塵世之志。宋代汪莘的詞作中,亦用浮丘與黃帝同遊黃山的典故,增添詩意。


二、複姓:浮丘

  1. 曆史人物
    漢代有儒生浮丘伯,見于《漢書·儒林傳》,曾傳授《詩經》于申公。此姓罕見,後世文獻中偶有提及。

三、其他引申

  1. 現代文化形象
    在動畫《俠岚》中,“浮丘”被塑造成實力強大的女性角色,屬現代文藝創作中的借用。
  2. 地理關聯
    部分詩詞将浮丘與黃山相聯繫,如“當年黃帝浮丘,有玉枕玉床還在不”(汪莘《沁園春》),體現神話與山嶽文化的融合。

“浮丘”核心含義為神話仙人,兼具姓氏屬性;文學中多用于寄托仙道理想,現代則擴展至虛拟角色。需結合具體文本區分其指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丘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在水面上浮動的小丘。根據部首和筆畫拆分,它的部首是水(氵)和丘(丷),總共有8個筆畫。 浮丘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它常常出現在神話故事中,形容在水上出現的小丘或浮木。在古代,人們對水特别感興趣,浮丘也被用來形容迷人的水景。 相比于簡體字,浮丘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它的繁體字形狀仍然保持着水(水)和丘(邱)兩個部首的結構。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浮丘的寫法也有一些變化。根據《說文解字》,浮丘在古代有時被寫成“浮丩”,但現代漢字書寫中已經不再使用這種寫法。 以下是一個關于浮丘的例句:湖面上漂浮着幾個浮丘,看起來如同仙境般美麗。 與浮丘相關的詞語有很多,比如漂浮、浮木、浮萍等等。這些詞語都與在水面上浮動有關。 關于浮丘的近義詞可以是浮山、漂山,它們都可以用來形容在水上浮動的小山丘。 而與浮丘相反的,可以是沉丘。沉丘則是指在水中下沉的小丘。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