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甲之年”是對人六十歲年齡的雅稱,其含義與來源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基本定義
指人年滿六十歲,因古代幹支紀年中“六十年為一甲子”而得名。天幹(10個)與地支(12個)依次組合成60種不同搭配,循環一次稱為“一甲子”,又因幹支名號交錯複雜,故稱“花甲”。
名稱由來
别稱與關聯
六十歲還有“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曆之年”等别稱,均源自傳統文化中對年齡階段的劃分和尊稱。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引趙牧詩句:“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用法與語境
該詞為偏正式成語,多作主語或賓語,含褒義,常用于描述年長者或表達對六十歲壽辰的敬稱。
擴展:幹支紀年法至今仍用于農曆,如2025年為乙巳年,可通過天幹地支推算具體年份。
《花甲之年》是指人離開青年時期,進入老年時期,也就是60歲到69歲之間的年齡段。這個詞從字面上看,花表示盛開,甲表示六十,之年表示指代的年齡段。所以,《花甲之年》意味着人生開始進入六十歲左右的年齡段。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進入老年,也有時候用來形容人生的轉折點。
《花甲之年》的拆分部首為花(艹)甲(田)之(攵)年(一)。拆分後的每一個字都有自己的部首,分别是艹部、田部、攵部和一部。
《花甲之年》的筆畫數分别為:花(7畫)、甲 (5畫)、之 (4畫)、年(6畫)。
《花甲之年》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中對人生年齡的劃分。此外,這個詞也引用了天幹地支,即甲子年表示從60到69之間的年齡段,也就是屬龍的年份。
《花甲之年》的繁體字為《花之年》。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書寫《花甲之年》這個詞時使用了不同的漢字字形。其中,甲字在古代常常寫作“甲兀”,之字在古代寫作“之示”,年字寫作“秊”。
1. 他在花甲之年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孫子。
2. 在花甲之年,她開始重新追求自己的夢想。
1. 花甲狀元
2. 花甲大小
3. 花甲巨富
1. 耄耋之年
2. 老去的日子
3. 老年時期
1. 青年時期
2. 壯年時期
3. 中年時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