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骸的意思、暴骸的详细解释
暴骸的解释
(1).暴露尸骸。《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若此而不得,则臣请輓尸车而寄之于国门外宇溜之下……袒肉暴骸,以望君愍之。”《新唐书·姚崇传》:“夫厚葬之家流于俗,以奢靡为孝,令死者戮尸暴骸,可不痛哉!” 清 袁枚 《新齐谐·梁朝古冢》:“暴骸之事近矣,不能无愁。”
(2).指暴露的尸骸。《新唐书·僖宗纪》:“﹝ 乾符 三年﹞三月,葬暴骸。”
词语分解
- 暴的解释 暴 à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暴雷。暴病。 * 。暴力。暴涨。暴发。风暴。暴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脾气暴躁。暴跳如雷。 凶恶残酷的:凶暴。暴虐。暴君
- 骸的解释 骸 á 骨头:骸骨。尸骸。 身体:病骸。残骸。 笔画数:; 部首: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暴骸”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暴露尸骸
指尸体未被妥善安葬,直接暴露在外。例如《晏子春秋》中提到“袒肉暴骸”,形容尸骨无人收殓的惨状。
- 指暴露的尸骸
可代指因战乱、灾荒等遗留在外的骸骨,如《新唐书》记载“葬暴骸”,即朝廷收殓暴露的尸骨。
引申含义
- 象征破败景象
现代用法中,可引申为事物或场景的破败不堪,例如战争后的惨状或废墟场景。
古籍例证
- 《新唐书·姚崇传》批评厚葬习俗导致“戮尸暴骸”,强调节俭安葬的重要性。
- 清代袁枚的《新齐谐》以“暴骸”描写古墓凄凉,烘托阴森氛围。
发音与结构
- 拼音:bào hái
- 注音:ㄅㄠˋ ㄏㄞˊ
- 词性:动宾结构(暴:显露;骸:尸骨)。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汉典及查字典的详细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暴骸(bào hái)是指被外力或自然因素摧毁的尸体或残骸。这个词的解释中,"暴"表示突然、猛烈,"骸"表示尸体的残骸。
拆分部首和笔画:暴骸的部首是月(yuè),它由12画组成。
来源:暴骸一词在古代出现较为晚,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的文献中。
繁体:暴骸在繁体中的写法与简体相同,没有特殊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暴骸一词的书写可能会有些许变化,但整体的意义和形状与现代相似。
例句:他们在山林中发现了一具暴骸,推测是一起命案的证据之一。
组词:暴骸没有特定的常用组词。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来搭配其他词汇,比如暴骸事件、暴骸发现等。
近义词:类似的意义有尸体残骸、碎尸等。
反义词:与暴骸相对的词应该是完整的尸体或尸骨。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您的需求!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咨询!
别人正在浏览...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包涵变易碧玉簪铲运车枨臬迟徊不决吃四方饭愁眉蹙额酬宴怱次带厉当琅琅诞幻不经丹井大总德本东兔西乌法要废轶奉访忿世嫉俗趺铁脚功行圆满冠族黄鹢怙亲见齿颊上添毫颈子击切芵茪拘领峻节莲钩陵纵留款犛轩漏税沦丧明知目眐心骇派仗剽摘峭深器待情长纸短勤劳勇敢勤拙崎嶢山坂蛇龙时间与空间妄言妄听汙乱雺乱洗耳缬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