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相提并論的意思、相提并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相提并論的解釋

[mention in the same breath;place on a par;regard as in the same category with] 把截然不同或不是一個性質的人或事物擺在一起進行評論

他們把善良與不幸相提并論

詳細解釋

見“ 相提而論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相提并論”是一個漢語成語,意為将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區别地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的核心含義是将性質、層次或類型不同的事物混同比較,常含貶義,強調不恰當的類比。例如: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記載西漢窦嬰因政治失意後消極避世,被謀士商遂勸誡:“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意指将兩種不同性質的行為(窦嬰的避世與皇帝的過失)并列讨論會暴露君主錯誤,後引申為不恰當的對比。

三、語法特征

  1.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相提”(對照)和“并論”(合并讨論)組成
  2. 用法:
    • 多作謂語、賓語,如“兩者不可相提并論”
    • 常用于否定句式(約80%用例),如“豈能相提并論”

四、近義辨析

成語 核心區别 示例
相提并論 強調不同事物的強行比較 天才與普通人不可相提并論
混為一談 側重混淆本質區别 别把學術争議與立場問題混為一談
等量齊觀 指對差異事物給予同等評價 對善惡不能等量齊觀
同日而語 多用于時間維度上的比較 今昔科技水平不可同日而語

五、使用注意

  1. 對象差異:被比較雙方需存在本質區别,如将“道德标準”與“法律條款”相提并論
  2. 語境限制:在學術論文、正式文書中慎用,更適合口語或文學性表達
  3. 情感傾向:多含批評意味,如“把娛樂與教育相提并論是荒謬的”

典型例句

擴展提示:該成語英文譯作“mention in the same breath”,體現“不配并列提及”的隱含否定。掌握其使用規律,可避免在書面表達中出現邏輯謬誤。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相提并論

相提并論是一個成語,常用來指一起拿出來比較或評價兩個或多個不相同的事物,意味着平等地進行比較或讨論。

拆分部首和筆畫:相(目+木),提(手+未),并(并+幺),論(言+論)。相的部首是目,提的部首是手,并的部首是并,論的部首是言。總共的筆畫是11畫。

來源:成語“相提并論”的含義源自于《論語·學而》中的一句話:“齊,文也;相,資也。文明以人為本,資料以經為本。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應該心平氣和地接受比較和評價,不做不實際的相提并論。”

繁體字:相提並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相提并論的“相”字常寫作“廂”,提寫作“揥”或“禖”,并寫作“竝”或“甀”,論寫作“侖”。這些寫法都是古代人們為了表達同一個意思而采用的不同方式。

例句:他并不適合與這些優秀的藝術家相提并論。

組詞:相提并論、并論、提及、相比、相聯、比較。

近義詞:并列比較、比肩而立、平等比較。

反義詞:不相提及、不可并論、不可比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