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領;掌握。《北史·張普惠傳》:“宰守因此,綰攝有方,奸盜不起,人以為便。” 唐 李绛 《兵部尚書王紹神道碑》:“公以材智,任職忠勤,注意不疑,可以進退海内之士,可以綰攝天下之柄。”
绾攝(wǎn sh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绾
本指盤繞、系結,如《說文解字》釋:“绾,惡也,绛也。一曰繞也。” 引申為掌控、聯結之意,如《史記·貨殖列傳》載:“東绾穢貉、朝鮮、真番之利。”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卷十三·糸部(中華書局1963年版,第273頁)
攝
原意為持握、統領,《說文》注:“攝,引持也。” 後擴展為統管、總攬之義,如《左傳·昭公十三年》:“攝卿以往。”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卷十二·手部(中華書局1963年版,第251頁)
绾攝指全面掌控、總攬事務,強調對複雜局面的集中管理:
明代張居正《陳六事疏》雲:“近來考課不精,是以吏治未純。必得重臣绾攝,方可責成。” 此處指由重臣統管政務,确保高效運作。
來源:張居正《張文忠公全集·奏疏三》(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第37頁)
結合“绾”的聯結性與“攝”的統禦性,該詞多用于描述對軍政、經濟或官僚體系的高度集中控制,常見于古代政治文獻。
該詞承載中國傳統治理智慧,反映集權與協調并重的管理哲學。清代趙翼《廿二史劄記》論及唐代節度使制度時稱:“藩鎮既強,中央不複能绾攝”,凸顯中央對地方失控的狀态。
來源: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二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15頁)
權威參考文獻(實體文獻無有效鍊接,按學術規範标注來源):
“绾攝”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統領、掌握,常用于描述對事務或權力的全面把控。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北史》《全唐文》等古籍,或結合“绾合”“攝政”等關聯詞彙對比分析。
哀笳邊廂壁道比善不由人不至緊揣奸把猾從食單薄等宜典賣低等植物訂立斷脰敦逼惡許法出一門樊南繁榮昌盛翻越廢逐奉告共財貫華花工荒甸懽會昏因翦簇簇角立傑出刊心刻骨考察課厲狂蔽柳煙花霧龍草書輪軸鹭鸶馬枥門樞鳥糞層葩蘤庖廚樸勇批頭婆婆嘴錢過北鬥,米爛陳倉撬棒汔盡傾己欽件棄僞從真商宜水銀古四獸歎佛通用計算機五合六聚憸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