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鷄刀”。用以殺雞之刀。語本《論語·陽貨》:“割雞焉用牛刀?” 漢 王充 《論衡·程材》:“牛刀可以割雞,雞刀難以屠牛。”一本作“鷄刀”。
“雞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雞刀”原指殺雞用的小刀,出自《論語·陽貨》中“割雞焉用牛刀”的典故,強調處理小事無需動用大材或複雜工具。該詞在漢代文獻如王充《論衡·程材》中進一步引申,比喻能力有限的工具或人才(如“牛刀可以割雞,雞刀難以屠牛”)。
在古代文獻中,“雞刀”常與“牛刀”對舉,用于比喻場景:
現代造句示例:“我抄起菜刀殺雞,忽然想起‘雞刀’的典故,不禁感歎古人用詞精妙。”
“雞刀”一詞承載了中國古代哲學中“物盡其用”的思想,通過具體事物映射抽象道理。如需更詳細文獻考證,可參考《論語》及漢代《論衡》相關章節。
“雞刀”是一個成語,多用來形容做事情輕浮或者不認真的态度。
“雞刀”的拆分部首是鳥和刀,其中鳥部表示與鳥相關,刀部表示與刀劍相關。根據部首和筆畫,可以在字典中找到相關信息。
“雞刀”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小說《西遊記》中,是孫悟空與牛魔王的對話之一。這個成語原本指牛魔王手中的戰斧刀,後來引申為形容人做事情不認真或不負責。
雞刀的繁體字為「雞刀」。
古時候,“雞刀”的字形有所變化。在古代漢字中,往往包含了更多的象形和指事字旁。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雞刀的字形是「鳥刂」。
他做事情像拿着雞刀在殺雞,一點都不認真。
雞刀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雞毛蒜皮”、“雞飛蛋打”等。
與“雞刀”意思相近的成語有“馬虎”、“敷衍”、“草率”等。
與“雞刀”意思相反的成語有“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