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寺中傳授佛法者的職位稱號。音譯為阿闍梨。 唐 義淨 《南海寄歸内法傳·二十五師資之道》:“﹝本﹞或問雲:阿遮利耶存念﹝註﹞譯為軌範師,是能教弟子法式之義。”亦省稱“ 軌範 ”。《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軌範每常長不闕,威儀未省暫離身。”
“軌範師”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來源綜合理解:
一、佛教術語中的含義 指佛寺中傳授佛法者的職位稱號,音譯為“阿阇梨”(梵語Ācārya)。該詞最早見于唐代義淨的《南海寄歸内法傳》,意為能教導弟子遵循佛法規範的人。敦煌文獻中亦有相關記載,如《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提到“軌範每常長不闕”,強調其職責的持續性。
二、現代引申含義 由“軌範”(規範、楷模)與“師”(教導者)組合而成,指在道德品質、行為舉止等方面成為他人榜樣的人。例如用于贊揚品德高尚者,或鼓勵學習優秀榜樣,常見于現代漢語的褒義表達場景。
補充說明 “軌範”一詞本身具有規範、準則的含義(如《尚書序》中“示人主以軌範”),而佛教術語中的“軌範師”更側重宗教職能。兩種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軌範師》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引、榜樣或者規範的人或事物。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在某個領域具有很高水平的人或者一種符合标準的行為、品質或者規則。
《軌範師》這個詞可以拆分成為3個部首:車、艹、心。總共有11個筆畫。
《軌範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軌》和《範師》。《軌》意為道路或指引,表示引導和規範的意思;《範師》意為榜樣或者規範的人,表示值得學習和模仿的人。
《軌範師》這個詞在繁體中文寫作為《軌範師》。
在古代漢字中,軌範師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基本的意思和含義仍然相同。
1.他是我們公司的軌範師,他的工作态度和專業知識都非常值得學習。
2.這本書是成功人士的軌範師,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有用的經驗。
- 軌範:指引規範,是形容符合标準的行為、品質或規則。
- 師範:教育學校的專業,培養教師的學科。
- 規範:基準、準則或标準,用于指導和約束行為。
近義詞:
- 模範:指令他人的表現,作為其他人學習和效法的榜樣。
- 楷模:堅定不移的标準或榜樣,值得尊敬和模仿。
反義詞:
- 不規範:指不符合标準或規則的行為或事物。
- 反面教員:指具有不良影響或錯誤的榜樣,不值得效仿的人或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