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泛涨”。水涨溢。 晋 王羲之 《爱鹅帖》:“陂湖泛涨,舩不可渡。”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汉水 泛涨,漂溺万户。”《三国演义》第七四回:“方今秋雨连绵, 襄江 之水必然泛涨。”
“泛涨”一词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两种解释:
1. 古汉语中的原意(指水势涨溢) 根据古籍记载,“泛涨”多用于描述水势泛滥、漫溢的现象。例如:
2. 现代引申义(指价格或水平普遍上涨)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表示物价、经济指标等普遍上涨。例如:
使用注意:
泛涨是一个中文词汇,指的是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当经济发展、货币供应过剩或需求超过供应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普遍提高,即泛涨。
泛涨的拆分部首是氵和尚部,读作“水”。根据笔画数来分析,泛涨的总笔画数为11,其中“泛”的笔画数为8,而“涨”的笔画数为3。
泛涨一词来源于现代汉语,是由“泛”和“涨”两个字组成。在繁体字中,“泛”和“涨”分别写作「氾」和「漲」。
古时候,“泛”和“涨”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泛写作「氾」,涨写作「長」或「涨(加氵)」。
1. 最近物价泛涨,生活成本也相应提高。
2. 全球石油价格的泛涨给许多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挑战。
1. 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2. 迅猛上涨:形容价格或数量迅速增长。
3. 价格下跌:指商品或服务价格普遍下降。
1. 价格上扬:指价格逐渐上涨。
2. 涨价:指物品或服务的价格提高。
1. 价格下降:指商品或服务价格普遍下降。
2. 负增长:指经济指标在一定期间内下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