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晷上測量日影的标竿。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曆法·日圭同異》:“本監觀象臺晷表,分寸不一。”
“晷表”是一個古代天文儀器相關的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晷表”指日晷上用于測量太陽影子的标竿(即“晷針”),是日晷計時功能的核心部件。其名稱來源于“晷”(日影)和“表”(标杆)的組合,字面意義為“測量日影的标杆”。
投影計時
晷表垂直立于晷盤中心,通過太陽照射産生的影子方向變化指示時間。例如:
曆史應用
作為古代重要的計時工具,晷表與圭表中的“表”功能類似,主要用于農業、天文觀測和公共生活的時間管理。
如需進一步了解日晷的結構或曆史,可參考天文類文獻或博物館展品說明。
晷表(guǐ biǎo)是指古代用來測定時間的一種儀器,類似于現代的日晷。晷表可以根據太陽的影子來确定時間的長短,被廣泛應用于農業、水利等領域。
晷表的拆分部首是日字旁,部首的意思是一個漢字中的重要部分。晷表的拆分筆畫是8畫。
晷表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它最早見于《韓非子·解老》這本古代文獻中。在這個詞的出現之前,用來測定時間的器具被稱為漏壺。
晷表的繁體字是歸表。
在古時候,晷表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它以日字頭,并加上十六冠旁,寫作“⺇⺹日”。這種寫法在秦漢時期很常見。
1. 他用晷表測定時間,确保每天的工作按時進行。
2. 我家老爺常常研究晷表,熱愛研究天文學。
晷表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它是一個專有名詞,很少出現在其他詞語中。
晷表的近義詞包括日晷、日表、日規等。
晷表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是一個具體的儀器名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