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晁補之的意思、晁補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晁補之的解釋

(1053-1110)北宋文學家。字無咎,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元豐年間進士。曆任著作佐郎、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兼國史編修。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晁補之是北宋著名文學家,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人物簡介
晁補之(1053-1110),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山東巨野縣)人,北宋“蘇門四學士”之一(與黃庭堅、秦觀、張耒齊名)。他21歲時因獻文受蘇轼賞識,稱其“文絕人遠甚”,由此聞名。

二、文學成就

  1. 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接近柳宗元。
  2. 詩詞:詩學陶淵明,詞風豪爽清麗,受蘇轼影響,但部分作品流露歸隱思想。
  3. 書畫:工于書畫,與張耒并稱“晁張”。

三、代表作品
主要著作包括《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其中《七述》曾令蘇轼贊歎“吾可擱筆矣”。

四、生平經曆

五、曆史評價
宋神宗贊其文“深于經術”,可矯正浮薄文風。蘇轼稱其才華出衆,必顯于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作品或生平細節,可參考《宋史》或相關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晁補之是一個古代詞彙,指的是一個人細心博學、善于補充他人知識的能力。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詞的具體含義、構造和使用。 晁補之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晁(日旁,共6畫)和補(衣字旁,共12畫)。根據這個構造可以看出,晁補之是由兩個不同的漢字組成的。 晁補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由古人為了形容一個人善于補充他人的知識而創造的一個詞彙。在古代,讀書人們非常重視知識的傳承和分享,晁補之就是形容這樣一種能力。 晁補之的繁體字是晁補之,基本結構相同,隻是書寫方式不同。繁體字在一些地區仍然使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晁補之的古時候的寫法是晁補之,字形稍有差異。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結構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 以下是晁補之的一個例句:“他真是一個晁補之人,我們都喜歡向他請教各種知識。”這個例句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具備晁補之的能力,善于幫助他人補充知識的情況。 晁補之的組詞可以有晁補、晁家、晁氏等。這些組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含義,但都與晁補之的相關概念有關。 晁補之的近義詞有智者補秀、陶補瓦全等,意思相近但用詞略有不同。 晁補之的反義詞可以是愚者不修、有補不全等,指的是相反的概念,形容一個人不善于補充他人知識的能力。 希望以上的内容能給您提供關于晁補之的清晰解釋和有用信息。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